刚刚去查了一下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戏台》这部电影拍摄成本已经达到了1个亿。 老陈(陈佩斯)和老朱(朱时茂)这俩老戏骨,自己掏了腰包——各5000万,加起来刚好凑够片方成本的一半。您说这事儿夸张不?俩演员凑钱拍电影,搁现在影视圈可真少见。 按行规片方能拿40%算,要是票房到3亿,片方总共能分1.2亿。可这钱不是全落兜里的,得扣税、掏宣发费,最后剩的钱也就1050万左右——刚够把拍电影砸进去的成本填上。您瞅瞅,这哪是拍电影?简直是走钢丝。 黄渤听说这事儿,拍着大腿说“片酬我不要了”,转头又往剧组塞了150万。老朱更绝,本来攒着给自己养老的100万,说拿就拿出来给剧组用了。这俩老哥,一个零片酬倒贴,一个拿养老钱赌票房,图啥?不就图个对得起观众吗? 老陈接受采访时直叹气:“我们拍这戏,是想还点行业的债,不是来捞钱的。”这话听着扎心,可细想全是实话。现在影视圈啥风气?资本追着流量跑,烂片拍了一部又一部,真正用心打磨剧本、琢磨表演的反而没市场。老陈和老朱这俩从春晚走出来的老艺术家,放着舒服日子不过,偏要往这“吃力不讨好”的事儿上扑。 这么算下来,这电影赚不赚钱真不好说。后期还有各种看不见的损耗——场地费超支、道具损坏、后期制作加钱,哪样不得掏票子?观众又把这戏捧得高高的,“必须超5亿”“支持老戏骨”的呼声铺天盖地,压力全堆在老陈和老朱肩上了。现在只能盼票房,虽说现在已经破亿,可老陈还是揪着心——他在采访里直说:“我最怕猫眼预测的5.5亿。”为啥?他心里门儿清,只有票房超过3.5亿的那部分,才是能让他们喘口气的钱。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这事儿搁谁身上不憋屈?俩老艺术家掏空家底做戏,不为赚钱,就为给观众留个念想。可观众越期待,他们压力越大。网上全是“必须支持”的热乎话,可票房这事儿谁说得准?宣发费像流水似的花出去,后期制作再出点岔子,稍有不慎就可能赔本。老陈说怕5.5亿,听着玄乎,细想全是无奈——他太清楚这行的水有多深了。 咱老百姓能做的,不就是走进电影院,用票房给老艺术家们撑个场吗?您要真觉得这戏值得看,就别光在网上喊“支持”,真金白银买张票。老陈和老朱要的不是同情,是观众对他们用心的认可。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