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杭州滨江这条街,很“懂”小哥

潮新闻记者蒋欣如吴柯沁陶悦清通讯员曾晨路

街边岗亭被改为骑手驿站。受访者供图

早上九点多,杭州滨江长河街道长江中路上,外卖员苏文保把电动车往水煎包店门口一扎,熟络地点了“老三样”——一份煎饺、一个荷包蛋加碗绿豆汤。根据骑手优惠,老板又多送了苏文保一个煎包,“以前就是老主顾,现在来得更勤了。”

最新建好的江汉设区驿站,强化了骑手们的休息、充电需求。受访者供图

沿街18家商铺门口贴着“友好商家”标识,均提供骑手专属优惠:原价二三十元的电动车刹车片,几乎每月都要更换,这里只要10元;街上手机店可以办理“骑士卡”,原本198元的套餐仅需48元,包含每月2500分钟通话和20G全国流量;买雨衣雨鞋送袜子,理发享受特价……几百米的长江中路,串起了小哥们的衣、食、行。

这是杭州第一条“小哥你好”友好服务街。长河街道创业人才服务中心党委副书记吴燕丽说,改变源自去年8月,“街道的小哥驿站,运行了很多年,一开始人气还行,但慢慢地人就来得越来越少,有的设备几乎没用过。我们想知道,骑手真正要什么。”

为此,街道干部郑文星利用空余时间送了2个月外卖,经历不少狼狈瞬间,也交到不少小哥朋友,“以前搞驿站,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大而美,自己体验过才明白,他们真正想要的是方便、顶用。”

街道的驿站建设思路随之改变,不再建好站点等人来,而是去小哥们聚集的地方送服务——

驿站从位于街道内侧的党群服务中心“挪”出来,改设在来往方便的街边岗亭。撤掉使用较少的充电宝、烧水壶等设施,把空间留给冰箱、插座、矿泉水、休息座椅。路边增设2个电瓶车换电柜,方便即换即走。

越调研,想法越多,驿站功能承载不下的,街道干部们就找爱心商家和党建联建单位补充服务。首选长河中路,没挑光鲜的商业街,也是遵循“找小哥”的原则——骑手们大多租住在沿街,街上店铺价格亲民,又有多家电动车店,是当地骑手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小店和小哥,本就是互利共生的关系。”经营手机店的林剑南,是最先加入的爱心商家,“我们给小哥让利,他们也给我们介绍生意。现在常有其他片区的小哥专门来,生意更好了。”

前几天,郑文星遇上跳江救人的外卖员彭清林,聊起街区运营思路,得到连声好评:“你们在做的,正是我们骑手需要的。这是一条懂小哥的街。”

骑手正在爱心商家买早餐。记者陶悦清摄

如今,长河街道已建成4条骑手友好服务街和11个骑手驿站。采访中,记者在沿街店铺频频看到穿各色制服的小哥——他们来这吃饭、理发、换电动车电池,或喝上一杯免费凉茶。街道的信息群里,不时还有小哥提出关于街区的使用反馈和服务建议。

“我们还有很多想做的事。”吴燕丽说,街道已专门成立6人工作室,涵盖小哥就业咨询、技能提升、法律援助等方面,“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想让小哥在服务千家万户的同时,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城市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