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元代有个画家,叫黄公望。他79岁高龄时,有一天独自在江边作画,突然被仇家从背后推

元代有个画家,叫黄公望。他79岁高龄时,有一天独自在江边作画,突然被仇家从背后推了一把,瞬间跌入滔滔江水里…… 黄公望出生在1269年,原籍江苏常熟,本姓陆,后来过继给浙江永嘉黄家,才改姓黄。他从小就聪明,精通经史和算学,年轻时进了元朝官场,当过察院的掾吏。那时候元代吏治不严,有些官员仗着权势贪污腐败,黄公望性子直,看不惯这些事,多次指出问题,结果得罪了不少人。1315年,他卷入上司张闾的贪污案,张闾是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手握大权,黄公望被牵连下狱。出狱后,他对官场彻底失望,就隐居起来,入了全真教,当了道士。从五十岁开始,他专心画画,游历山水,师法古人,注重写生,渐渐成了元代山水画的代表人物。晚年他住在富春江边,过着清静日子,可早年的恩怨没那么容易消散。张闾的外甥汪其达,一直记恨舅舅案子败露时黄公望的证词,总想找机会报复。 1348年,黄公望已经七十九岁,他独自在富春江边作画,突然被仇家汪其达从背后推入江水,顿时落入激流。汪其达没留情面,就这么走了。黄公望在水里挣扎,好在附近有樵夫路过,用船把他救起,带回家照顾。樵夫一家人帮忙调养,黄公望住了半个月,身体慢慢恢复。养好后,他沿着山路登上附近山顶,看见富春江两岸山峦叠翠,江水蜿蜒,心情豁然开朗。从那以后,他就在山里安了家,每天上山看景,静心画画,花了三年时间,完成了那幅《富春山居图》。 这幅画以富春江为背景,全长近七米,用纸本水墨,山和水布置得疏密合适,墨色变化丰富,淡雅却有气势。黄公望从1347年画到1350年,不是一口气完成的,而是随身带着画卷,兴致来了就添几笔,体现了文人画的随意和真性情。画成后,被后世称为“画中之兰亭”,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时,收藏家吴洪裕得了这画,爱得不行,花重金买下,视如性命。1650年,吴洪裕病重,临死前不想画落别人手,就让家人烧了它。家人扔进火盆,可马上后悔,从火里抢出来,结果画烧坏了,断成两段。前段短,叫“剩山图”,现藏在浙江省博物馆;后段长,叫“无用师卷”,保存在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黄公望的一生,从官场挫折到隐居创作,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的无奈和追求。那时候社会动荡,很多文人像他一样,选择寄情山水,远离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