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正义有声,法治留痕。鄂城检察全新音频栏目“砺剑之声”正式启幕!在这里,我们将以声波为媒,让法律监督的力度与司法为民的温度同频共振,让每一次发声都成为照亮公平正义的法治灯塔。本栏目立足检察职能,聚焦“四大检察”“十大业务”,通过评论文章、普法微课堂、一线检察官手记等板块,用真实案例传递法治力量,以专业视角解读社会关切。声波载道,检护民安,期待与您的相约!
戳这里收听节目⇧
撕开虚假诉讼
的精致“画皮”
没有劳动关系,没有工资记录,却被申请执行远超同行业工资标准的200余万元欠付工资,检察监督纠正后半年内,被执行人再次新增31件被诉案件……这其中究竟有何蹊跷呢?
不同寻常的天价工资
2022年11月,我院借助在鄂城区法院开通的案件数据共享系统发现了一件稀奇的执行案件:邹某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蓝色物业公司共计87个月工资217.5万元。
7年欠付工资200多万元,月平均工资2.5万元,远超鄂州市物业服务工资标准,但双方当事人在劳动仲裁环节无任何异议,主动达成调解,这明显不符合常理。
为了查清邹某与物业公司之间的欠薪关系,我们围绕邹某身份,物业公司用工事实、工资发放、经营状况、涉法涉诉案件,以及邹某提交给仲裁委的欠薪证据等展开调查核实。
经查,物业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邹某甲,与邹某之间是叔侄关系,邹某真实身份是物业公司实际控制人。2018年至2021年,物业公司涉民事诉讼案件多起,负债3000余万元、债权2000余万元,其中2000万元债权已扣划至执行法院账户。为让债权人获得公平清偿,执行法院告知物业公司让债权人申报数额,并按比例分配。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司资不抵债情况下,员工工资在参与分配时可优先受偿。如此一来,邹某的图谋逐渐浮出水面。为保全现有债权,他利用其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身份与公司虚构劳动关系,向仲裁委提供虚假劳动合同并与公司达成调解,拿到具有可执行性的仲裁调解书申请强制执行。
2022年12月,我院向法院制发执行检察建议,法院立即中止该案的执行程序,并启动重新审查程序。见此情景,心虚的邹某申请撤回对仲裁调解书的强制执行,法院予以准许,并终结该案执行程序。
为防止邹某、物业公司等重点关注对象“故技重施”,我院将其作为高风险主体进行动态跟踪。没想到,虚假仲裁计划失败的物业公司竟选择再次试探法律底线。
故技重施的千万元欠款
2023年5月,我们发现物业公司在短短3个月内新增31起被诉案件,涉案金额高达两千余万元,其中13起已判决,剩余18起尚在审理中。
在迅速调取法院已作出生效裁判的13起案件的卷宗后,我们发现诸多疑点:一是13本卷宗中,借据均无磨损破旧痕迹;二是公司在庭审中对本金及高额利息全部予以认可;三是各出借人提交的转账记录、银行流水显示相应借款均未转给公司。
“借条不符合日常保存习惯且与流水明显不对应的情况,双方全程无异议,其中必有蹊跷。”民间借贷合同是实践性合同,只要我们锁定借款资金流向,就能锁定案件事实。
于是,我们围绕出借资金调取了物业公司银行账户交易明细、公司设立后运营项目情况及财务数据、出借款项记录、代理费及诉讼费缴纳情况等资料。在掌握客观证据后,根据借款时间先后,逐一询问了每位涉案当事人,真相终于水落石出。
原来,31起案件中的出借人和邹某大多数都是亲戚、下属、朋友关系。邹某和物业公司设计的天价工资虚假仲裁执行案被发现后,为了避免其他真实债权人将法院已经扣划的2000余万元债权分配完毕,邹某与自己的这些亲友、员工商量,由公司出钱请律师代理各起诉人,以此方式形成虚假的公司债务以申报债权并参与分配。事实上,31起案件主张的2394.41万元仅有712万元借款真实存在。
检察监督撕破虚假诉讼“画皮”
经审查,各债权人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认定案涉债务属于公司债务,物业公司与各出借人伪造公司债务,损害了其他合法债权人的利益。
2023年8月,我们对已经判决的13起案件发出了再审检察建议,法院依法启动再审程序,最终判决真实借款仅有220万元;同时,法院对剩下的18起案件进行了严格审查,确定真实借款数额为492万元。至此,31起虚假诉讼案件全部得到了纠正,为合法债权人挽回经济损失1500余万元。
《民法典》庄严宣告:虚假诉讼是对诚信的践踏。此案中,检察监督利剑出鞘,刺穿层层“画皮”,驱散虚假债务的迷雾,让合法权益重见天日。
鄂州市鄂城区检察院新媒体出品
作者|宁翠云
审核|沈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