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87年,试飞员徐勇凌驾驶的歼6战机出了事故,他惊险跳伞后坠落在云南的深山老林

1987年,试飞员徐勇凌驾驶的歼6战机出了事故,他惊险跳伞后坠落在云南的深山老林中,绝望之际,森林中走出一个9岁小男孩,将其救了出来,还给他做了一碗蛋炒饭,29年后,他全网求助想要找到恩人......

那年春天,云南的崇山峻岭间发生了件大事,空军某部试飞员徐勇凌驾驶的歼6战斗机在训练中突然失控,这架银灰色的铁鸟像喝醉酒的醉汉,歪歪扭扭地在天上打转。

那时候飞机座舱里的警报声吵得人脑仁疼,仪表盘上红彤彤的警告灯闪得人睁不开眼,原本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训练,徐勇凌和战友们排着整齐的编队往天上冲。

阳光照在机翼上明晃晃的,云层像棉花糖似的铺在脚下,谁也没想到,指挥台传来的指令让整个局面突然变得不对劲。

他耳朵里听着"300加力"的口令,手上已经习惯性地把操纵杆往前推——这动作他闭着眼睛都能做对。

可这回偏偏就出岔子了,飞机突然像被抽了一鞭子的野马,呼啦一下窜出去老远,等徐勇凌反应过来的时候,前头长机的尾翼已经近得能看清铆钉了。

这时候哪还顾得上琢磨口令是不是听岔了,他全身的血都往脑门上涌,两只手死死攥着操纵杆往怀里拽,飞机在半空划出个急转弯,机舱里零件叮铃咣啷乱响,仪表盘上的指针跟疯了似的乱抖。

要说这试飞员真不是白当的,徐勇凌硬是凭着肌肉记忆做了套紧急处置动作,可这铁家伙今天像是铁了心要罢工,越折腾越来劲。

眼瞅着飞机打着旋儿往下栽,他牙一咬心一横,右手啪地拍在弹射开关上,就听见"嘭"的一声响,整个人连着座椅被弹出去老高,蓝天白云在眼前转得跟走马灯似的。

等徐勇凌再睁开眼,魂都吓飞了一半——自己正坐在弹射座椅上往下掉,耳边呼呼的风声刮得脸生疼,底下层层叠叠的山头像张着大嘴的怪兽。

他手忙脚乱地扯降落伞,心里直打鼓:这要再晚个几秒钟,怕是要直接栽进阎王殿了,要说命大还真不是吹的,降落伞"唰"地张开时,离地面也就千把米了。

老徐晃晃悠悠落进片林子里,屁股底下是厚厚的松针,浑身上下除了擦破点皮啥事没有,可这深山老林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放眼望去除了树还是树。

他摸出随身带的指北针,深一脚浅一脚地往东边挪,这一走就是六个钟头,走得两腿打颤嗓子冒烟。

就在他快要撑不住的时候,前头树叶子忽然哗啦啦响,老徐心里咯噔一下,这荒山野岭的别是碰上野物了。

定睛一看,钻出来个背着竹篓的彝族小娃,看模样顶多八九岁,手里还攥着作业本,小孩儿瞪着圆溜溜的眼睛,瞅着这个穿飞行服的怪人,既不害怕也不躲闪。

要说这娃儿也机灵,见徐勇凌比划着要纸笔,二话不说就把作业本递过去,老徐哆哆嗦嗦写下"请带我出去",小家伙歪着脑袋看半天,突然咧嘴一笑,扭头就往林子里钻。

徐勇凌赶紧跟上,七拐八绕走了小半个时辰,眼前豁然开朗——山坡底下散着十几户人家,炊烟正袅袅往上飘。

到了村口,徐勇凌饿得前胸贴后背,小孩儿噔噔噔跑回家,翻出两个鸡蛋半碗米,踩着板凳在灶台前忙活,铁锅刺啦刺啦响,香味直往鼻子里钻。

等那碗金灿灿的蛋炒饭端到跟前,老徐捧着碗的手直打颤,米粒和着眼泪往嘴里扒拉,这辈子都没吃过这么香的饭。

后来部队的人顺着降落伞找到村里,把徐勇凌接走了,回去一查才闹明白,天上同时有好几个编队在训练,指挥口令传岔了频道。

这事上了军报内参,还成了飞行安全教育的典型案例,不过这些都是后话,老徐最惦记的还是那个连名字都不知道的救命恩人。

要说这徐勇凌也是个硬茬子,大难不死之后反而越战越勇,后来当上了歼10的首席试飞员,整天跟更先进的铁家伙打交道。

可那碗蛋炒饭的滋味总在夜深人静时往心头冒,小孩儿黑亮亮的眼睛老在梦里晃悠,就这么过了二十九年,老徐实在憋不住了,借着互联网的东风在网上发了寻人启事。

要说现在网络是真厉害,消息传得比当年战斗机还快,没出俩月,还真在云南楚雄找着了人。

当年那个小不点如今都当爷爷了,见面那天尹正海攥着徐勇凌的手直晃悠:"您那字儿写得跟蚯蚓爬似的,我回家琢磨半宿才看懂!"这话把在场的人都逗乐了,笑着笑着眼圈都红了。

这事后来上了央视的军事频道,还引用了空军档案馆的原始事故报告,专家在节目里分析,当年要是晚跳伞三秒钟,或是降落伞开伞失败,整个航空史都得改写。

不过老百姓最爱听的还是山里娃娃救飞行员这段,茶余饭后说起来都竖大拇指:这就叫军民鱼水情,比啥大道理都实在。

如今在空军某部的荣誉室里,还摆着徐勇凌当年那套飞行装具,旁边的展板上清清楚楚写着:1987年4月,西南某地,村民尹正海救助跳伞飞行员。

短短二十来个字,背后藏着段过命的交情,有时候新飞行员来参观,老教员就指着展柜说:"看见没?咱们天上飞得再利索,根儿还得扎在老百姓这片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