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遇上三伏天,教你5招破局,根本不用吃药! 大家好,我是心血管科中医张志强。最近门诊来了不少冠心病的老病号,一进门就喊:“大夫,这天儿一热,我这心口更闷了,是不是得加药啊?” 其实啊,三伏天对冠心病患者确实是个“坎儿”——气温高、湿度大,人体代谢加快,心脏负担加重,再加上出汗多、血液黏稠,很容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心梗。但别慌!今天我就从中医角度,教你5招“破局法”,不用急着加药,先把这些做到位! 第一招:午时小憩养心阳 中医讲"午时养心",上午11点到下午1点是心经当令的时候。三伏天这个时段尤其要注意,很多冠心病患者就是中午外出或劳累后突发心梗的。 我建议冠心病患者在三伏天必须睡午觉,但不要饭后立刻睡,先静坐20分钟;睡姿取半卧位,减轻心脏负担;控制30分钟以内,避免进入深睡眠。 第二招:自制三豆饮代茶 推荐一个我改良的古方——三豆饮:赤小豆、绿豆、黑豆,加乌梅,陈皮,煮水代茶饮。这个方子出自《本草纲目》。赤小豆利湿,绿豆解毒,黑豆补肾,乌梅生津,陈皮理气。夏季常喝能预防血液黏稠导致的心血管事件。 有个小窍门:把豆子提前泡发后,连汤带豆一起打成浆,吸收更好。但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减量。 第三招:膻中穴"空调法" 很多患者不敢开空调,其实只要掌握方法就能安全使用:空调温度设28℃;出风口朝上;重点保护膻中穴(两乳头连线中点)。 一个小技巧:剪一块棉质方巾,滴2滴薄荷精油,覆盖在膻中穴处。这样既防空调直吹,又能宣通心气。临床验证,这个方法能让患者胸闷症状缓解60%以上。 第四招:傍晚“踮脚走路”通心脉 傍晚5-7点(肾经当令)是心脏“求救”高发时段。这时候别急着瘫沙发,试试“踮脚走路法”:脚跟离地,前脚掌撑地,慢走100步(扶墙做也行)。 这个动作能刺激脚底涌泉穴,引火下行,还能锻炼小腿“第二心脏”肌肉群,促进血液回流。有个老患者坚持一个月后跟我说:“胡大夫,原来下午总像胸口压块石头,现在轻松多了!” 第五招:睡前“揉臂窝”泄心火 手臂内侧是心经、心包经的“要塞”。睡前用拇指从腋窝开始,沿着手臂内侧慢慢按揉到手腕,左右各5分钟。 重点按揉“臂窝”(肘横纹内侧),这里有个少海穴,是心经的“合穴”。三伏天容易心火旺、睡不踏实的人,揉到有酸胀感时,会感觉胸口突然“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