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五年规划“网络问计”收到311万条建议,孙玉良:这种方法很接地气】看到人民日报

【五年规划“网络问计”收到311万条建议,孙玉良:这种方法很接地气】

看到人民日报官方账号8月6日刊登的一条新闻,说是“一条来自乡村的建议,被写进了‘十四五’国家规划”。而“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络问计”,一个月时间就收到311.3万条建议。这种“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的民主方法,不仅让国家规划更贴近百姓需求,更彰显了中国式民主的务实与活力,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案例。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民主实践不断创新发展,就此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道路。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党中央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全社会征求意见,打破了传统参政议政的时空限制,让普通群众、民间学者、基层工作者都能直接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从乡村振兴到教育改革,从科技创新到医疗保障,311万条建议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这种“接地气”的民主形式,让政策制定不再是“闭门造车”,而能真正汇聚民智、反映民意。 我认为这种方法非常好,网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显然更能反应民间疾苦,比某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假专家”闭门造车提出的建议强上百倍千倍。

与西方金钱操纵的周期性“票决民主”不同,中国式的民主具有自己的特色。党中央通过“网络问计”、基层调研、座谈会等形式,确保民意始终贯穿政策制定、实施和监督的各个环节。这种民主模式既有“顶天”的战略高度——坚持党的领导和国家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又有“立地”的群众基础——让每个普通人的声音都能被听见。西方的民主只不过是少数利益集团的“金钱游戏”,其“铺天盖地”的全民参与只不过是随着金钱的指挥棒起舞。而中国式“网络问计”这种民主形式,无论是农民工、个体工商户,还是大学生、退休老人,都能通过便捷的渠道表达诉求,比较符合中国国情,必然会受到广大网民的欢迎。

民主不是装饰品,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群众问题的。空喊“民主”有什么用?西方国家常将民主简化为“一人一票”,却忽视民众的实际获得感;而中国的民主实践始终以问题为导向,聚焦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东西方民主形式最大的不同。从“网络问计”中涌现的311万条建议,到各级政府常态化开展的“民生实事票决制”,再到基层社区的“议事协商会”,中国的民主形式多样、层次丰富,追求的是“民有所呼,政有所应”。 这种“接地气”的民主,让人民群众有机会成为国家发展的参与者,也让五年规划从宏大的蓝图与千家万户的幸福感紧紧联结在一起。

不得不说,绝大多数中国人是爱国的。仅仅一个月就提出311万条建议,这是311万份人民对国家的信任与期待啊。党中央通过“网络问计”汇聚民智,不仅让五年规划更科学、更精准,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式民主的独特魅力——它是一种扎根人民、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民主,是一种在党的领导下充满活力、务实高效的民主。这种“特色民主方法”之所以“接地气”,正因为它的生命力来自人民,它的目标为了人民,而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