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立秋≠入秋!安徽立秋后多降水,“秋老虎”何时发威?

不过立秋并不等于入秋,此时暑热未尽,仍处“长夏”之中。气象部门预计,11日前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安徽多降水过程,部分地区有大雨。暑气一时难以消散,防暑工作不可松懈,同时近期多对流性天气,出行请注意交通安全。

安徽地区“秋老虎”现象较为常见

立秋后,不少市民会关心是否会出现“秋老虎”?秋老虎并不是气象专业名词,而是民间一种形象的比喻。

安徽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丁小俊解释,秋老虎指的是在夏天向秋天过度的时期,气温下降之后又突然回升,持续出现一段高温天气。由于是民间约定俗成的叫法,因此,它与高温,寒潮等气象术语不同,并没有得到一个专门的定义,因此无论在程度、范围、时间方面都没有严格的界定。

“安徽地区的‘秋老虎’现象较为常见,其成因与区域气候系统密切相关,且发生概率较高。”气象专家介绍,一是副高的异常控制。“秋老虎”本质是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在秋季南退过程中阶段性北抬,重新控制安徽省区域所致。安徽横跨淮河、长江,是副高活动的核心区域之一。当副高与大陆高压合体形成庞大的高压系统时,会阻断冷空气南下,导致晴朗少云、日照强烈,气温迅速回升至35℃以上。

二是海洋热力条件和台风影响。秋季海洋温度仍较高,可能生成台风,但副高强盛时会阻挡台风北上路径,使其对安徽降温作用微弱。例如2024年台风“摩羯”因副高阻挡未能影响安徽,导致高温持续。

三是冷暖气团交互不足。如果秋季冷空气势力较弱,难以持续南下压制暖湿气流,导致短暂降温后高温反复出现,就会形成“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的特点。

“秋老虎”需满足“出伏+处暑后+连续高温”三要素

安徽发生“秋老虎”的概率与时间特征如何?气象专家表示,安徽所在的江淮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秋老虎”最活跃区域之一,几乎每年均会出现,概率显著高于华北、东北等地区,时段集中发生于8月下旬至9月中旬,少数年份延至9月底甚至10月初——如2022年夏秋连旱,直到10月初仍有部分地区存在超过40℃的高温。

“一般来说,8月底到9月初,副高会逐渐开始南退,强度也会减弱。”气象专家认为,目前刚刚立秋,仍处于三伏天内,副高活动仍然强盛,此时的高温不属于“秋老虎”,而是夏季副高的延续,主要特征是湿热持久。真正的“秋老虎”需满足“出伏+处暑后+连续高温”三要素,主要特征是干燥、昼夜温差大。

立秋后,随着夏季风减弱和降水减少,空气湿度明显下降,体感从夏季的潮湿闷热逐渐转为干爽。

同时,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白天日照时间缩短,夜间散热加快,早晚气温降幅将越来越明显,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持续控制,可能要到9月中旬以后才会感到明显凉爽。届时,秋雨与冷空气活动频繁,加速气温下降。安徽省的北部地区,将会体验“一场秋雨一场寒”,降水后气温阶梯式下降,而淮河以南的“凉爽”感觉则要偏慢且滞后。

本周后期安徽多降水过程

未来几天天气如何?合肥市气象台预报,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8月7日起全市多阵雨或雷雨,其中10日至12日降雨明显,过程累计降雨量60-100毫米,局地超120毫米。高温天气缓解,最高气温30~34℃。

安徽省气象台预报,8月11日前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安徽多降水过程,其中9日至11日沿淮到沿江部分地区有大雨,局部暴雨。12日至16日安徽多雷阵雨天气,其中12日江北部分地区有大雨,局部暴雨。

气温方面,未来几天江北无明显高温,仅8月9日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5℃左右;江南气温较高,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超过35℃,其中9日高温范围最大。

气象部门提醒,防范局地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关注8月10日至12日降雨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城乡积涝等次生灾害。

合新闻记者邵晓杰

通讯员吴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