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老王了解到,多家企业的前后Bumper的维修费是真的高..高到不可置信……老王不

老王了解到,多家企业的前后Bumper的维修费是真的高..高到不可置信……老王不指名道姓了,但现实就是这么个现实,令人很恶心,恶心点在于,你以为你买的是一台车,厂商看到的却是一张待填满的“生命周期利润的曲线图”——而当你以为事故只是轻微剐蹭,一查售后系统,然后4S却告诉你:对不起,这一块是不可单拆的集成件,总成更换。

这反映出一个什么现状呢?就是新能源车型的售后实在是没钱了,已经需要超前在产品定义时期就把体系化的售后利润考虑进去了……从设计师画草稿开始,就已经有很多售后方面的考量在里面了。

其实话说到这,如果不说全面,肯定会有人反驳我,说呀,设计师哪里知道呢?他们画草图的时候怎么可能有这方面的考量呢?这不是扯淡和阴谋论嘛? 我告诉你,根据我的了解,这个底层逻辑是没有一家OEM胆敢明目张胆地承认的,但从AS也就是售后尤其是售后市场的角度来看,是很确定会这么干的。而且在主机厂的所谓“正向开发流程”中,已将“售后维修便利性”、“损伤件分级定义”、“维修爆炸图管理”前置到了工程设计评审(Design Review)和DFM阶段(Design for Manufacturing)。你参加过DFM就知道了,这个阶段草图设计师已经很难有发言权了....

在电动车时代,传统保养项目大幅减少,售后业务盈利能力受到冲击,整车厂OEM如果不采取了典型的结构性挽救手段,售后利润靠裁员是不可能挂得住的,首先,一个学名叫做模块化集成件的非解耦设计,这个名词比较高大上,你听不懂没关系,你就找,现在的车,有哪个让损伤件“捆绑”非损伤件这种做法的 ,轻刮伤就要换整个模组的,尤其是不能单独更换的那种集成小部件又贼特么贵的,OEM喜欢用这个手段来增加更换总成件的必要性,提升售后利润。 然后你再看一下,Bumper Beam、雷达支架、电磁感应元件全做在一起的车企又有哪些,一次轻微剐蹭动到的是一个完整“防撞吸能总成”,索赔极高,然后这些配件恰恰是不外放给第三方的,有趣吗?你了解了解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媒体拆前杠聊车非常必要了,你充你的值,我截图你的素材来给大家讲讲售后利润,大家都受益。

所以我有时候在感叹,都说设计师是艺术,但在OEM的框架里,产品生命周期价值的全域最大化才是车企的终极考量,工程伦理与利润动因之间的权衡哲学早就已经变味了,为啥我现在老看singer和中井啓RWB那个时代的964或者993,或许这个例子举的也不算恰当,因为那个时代的功能性低一些,但这和我这一条聊的主干论点不相关,因为那种清澈的,不为了售后利润提前挖坑的售后气息,是能拉动一个人内心本能致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