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副局长张苒做客区政府门户网站互动访谈直播间,就《广州市番禺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与网友深入交流,让公众对番禺未来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张苒介绍,《规划》是对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深化落实,为番禺未来空间治理和建设提供了行动纲领。番禺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是连接广州中心城区与南沙的关键节点、联动珠江东西两岸的重要桥梁,与佛山、东莞等周边城市联系紧密。区内自然要素完备,水系纵横、河网密布,生态本底优良。2023年常住人口约282万人,2024年经济总量约3070亿元,是广州的经济大区、工业强区。
《广州市番禺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在城市空间发展上,番禺构建“两轴两带四中心”城镇空间格局。“两轴”为活力创新轴、新中轴;“两带”是南大干线高质量经济发展带、亚运大道产业发展带;“四中心”即增长极中心、市桥中心、长隆万博中心、莲花湾中心,以此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优化城市功能结构。
协同发展方面,面向2035,番禺将发挥区位优势,对接南北,推动“智核”与“智造”深度融合,支撑活力创新轴建设;东西联动,连接南番顺和东莞两大万亿级制造业经济圈,打造广佛莞先进智造走廊,引领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
特色片区联动发展是重点之一。针对大学城和汽车城,规划提出激活大学城“智核”引擎,推进广州活力创新轴建设,沿轴带提升创新要素集聚度,促进多平台联动发展,构建完整创新链条。同时,提升“智造”能级,加快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番禺汽车城等重大平台建设。
作为广州仅有的三个沿海区之一,番禺将发挥沿海优势,以海洋科研、渔业文旅、海洋种业为重点,打造通江连海的海洋创新发展带,支撑广州建设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方面,番禺区根据《规划》优化完善保护传承体系,重点保护多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坚持“留改拆”并举,防止大拆大建。
此外,为响应“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部署,《规划》强化自然保护地体系保护和建设,番禺区将完善“生态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游园(口袋公园)”四级城乡公园体系和“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的绿道网络体系,构建城乡休闲游憩体系。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桂来通讯员:邓芳何志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