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大汉奸”郭绍绪请日军高层在家喝酒,席间,他大喊一声:“上炖鸡!”话音刚落,便掏出手枪,对着为首日军的脑袋就是一枪…… 在1944年河南伊川县沦陷区,一个被百姓痛骂为汉奸的伪团长郭绍绪设宴请日军高官喝酒,席间忽然喊出“上炖鸡”,紧接着枪声响起,这背后究竟藏着什么惊人秘密? 抗日战争打到1944年,河南伊川县城早就落入日军手里,伪政权横行霸道,百姓日子苦着过。那时候,郭绍绪是个本地人,早年当过兵,见过些世面。日军一来,他就眼睁睁看着乡亲们遭罪,房子被烧,粮食被抢。他没冲上去硬拼,而是听了组织上的安排,潜入敌营当卧底。表面上,他拉起一支六百多人的队伍,主动找日军投诚,当了伪保安团团长。老百姓不明真相,背后骂他卖国贼,他也只能忍着。日军觉得他有用,就接纳了,还让他管点事。他利用这个身份,没干过害老百姓的勾当,反而偷偷给抗日队伍送情报、送物资。日军狡猾得很,每次开会啥的,只派几个人来,不肯全露面。他就一直等着机会,表面上点头哈腰,暗地里盘算怎么一锅端。终于等到1944年8月25日,农历七月初七那天,他借着过节的名义,请日军高官和伪军头目来家里吃饭。 那天,郭绍绪家院子布置得像模像样,桌上摆满酒菜。他亲自迎客,包括日军大内义美少佐在内的七名军官,还有几个伪军头目,都来了。他们进屋坐下,本来有点奇怪为什么不在院里吃,他解释说中国习俗贵客得进堂屋才礼貌。日军自大惯了,听了也就放心。酒席上,大家喝着喝着,气氛热络起来。郭绍绪看火候差不多了,就喊了一声“上炖鸡”。那些日伪头目以为有好菜上,眼睛都望向门口。没想到,他立刻掏出手枪,对准大内义美脑袋开火,当场毙命。接着,埋伏的士兵冲进来,一顿射击,把剩下的人全解决了。整个过程干净利落,郭绍绪带着队伍从容撤走。 日军援兵赶来时,只看到一屋子尸体,气得放火烧了郭绍绪的房子。这次行动,直接干掉了当地主要日伪骨干,敌人的控制力一下子弱了,为抗日武装腾出空间。郭绍绪没停下,继续在敌后干活,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他这种潜伏方式,在当时敌后战场上特别管用,以小代价换大成果。党组织派了不少这样的人,冒着生命危险传情报、锄奸,很多连名字都没留下,但他们的贡献,推动了整个抗战进程。 回想那段岁月,郭绍绪的经历告诉我们,抗日不是光喊口号,得讲究策略。表面上看是汉奸,实际上是为民族大义忍辱负重。日军那些头目,自以为聪明,结果栽在自家请的宴席上,真是报应。敌后工作风险大,但成效也大,帮正面战场分担了不少压力。郭绍绪没真害过百姓,还保护了不少同志,这点最接地气。抗战胜利来之不易,全靠这些隐秘英雄的付出。要是没他们,战争还得拖更久。 现在看来,这种故事不光是历史,还是教育我们后人的教材。潜伏在敌人内部,得有多大定力啊。郭绍绪从组建队伍到投敌,再到设宴锄奸,一步步走得稳当,没露马脚。日伪政权当时气焰嚣张,以为中国人好欺负,结果被这样的行动打脸。敌后锄奸不亚于大仗,情报一传,战局就变。党组织的智慧,就体现在这些地方,用人用在刀刃上。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郭绍绪这类人,代表了无数无名英雄。他们不求名利,只为赶走侵略者。日军烧房子泄愤,也挡不住正义的脚步。战后,郭绍绪继续为新中国建设出力,没居功自傲。这精神,放到今天也适用,得学着点。 这个故事听起来传奇,但全是真事。1944年那场宴席,直接改变了伊川县的局面。郭绍绪喊“上炖鸡”那一刻,就是转折点。日伪头目们喝得迷糊,哪想到这是鸿门宴。行动后,抗日力量壮大了,百姓也看到希望。敌后战场就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