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为功臣破例,因为功臣平定了台湾! 在祖国统一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关键时刻让人心潮澎湃。清朝康熙年间,海峡两岸对峙多年,一位将领横空出世,他能否打破僵局,实现国家完整? 清王朝自建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台湾地区作为沿海要地,早就是朝廷关注的焦点。早在顺治年间,施琅就随郑芝龙降清,后来因家族恩怨,转投郑成功阵营,顺治九年又脱逃归顺清廷。这家伙经历曲折,但精通水战,康熙初年被任命为福建水师提督,率军收复金门、厦门等地,把郑经逼退到台湾岛上。 三藩之乱从康熙十二年十一月爆发,到康熙二十年十月清军拿下昆明,花了八年时间平定。这期间,朝廷顾不上台湾,郑氏那边也乱套了。郑经康熙二十年病故,儿子郑克臧刚上位一天,就被冯锡范杀了,冯锡范扶植12岁的郑克爽当傀儡,自己和刘国轩掌实权。郑氏集团这时候已经不谈抗清,只想割据自保,多次派人求和,提出仿朝鲜独立,康熙当然不答应。 平定三藩后,康熙帝开始琢磨台湾问题。福建总督姚启圣上奏,说时机成熟,建议武力收复。康熙二十年七月,皇帝复任60岁的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给他专征权。姚启圣和李光地联名保荐,点出施琅家族被郑氏杀害,仇恨确保忠诚,还熟悉海情,有谋略,郑氏最怕他。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施琅率236艘战船、两万官兵从铜山岛出兵,直奔澎湖。郑克爽派刘国轩带两万兵守澎湖,筑炮台14座,女墙战壕20余里。清军六月十六日进攻,经过六天激战,二十二日总攻得手,歼敌1.2万多,收降6000多,刘国轩逃回台湾。澎湖失守,郑克爽没辙了,七月二十七日缴交延平王印和册籍,八月十八日率众投降。 施琅这功劳大了,康熙帝为他破例,封三等靖海侯,世袭罔替,还加封部下,士兵重赏。清初汉人封侯不多见,这算特殊待遇,因为施琅促成国家统一,海疆稳固。不过,施琅在台湾私占南台开垦田产近半,设侯租田园,一直延续到日据时期,这点确实有问题。 施琅回福建后,和督抚讨论台湾去留,有人建议弃守,施琅上疏反对,强调台湾是海防屏障。康熙二十三年四月,皇帝下旨设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驻兵8000,澎湖另驻2000,隶属福建,还解除海禁,促进贸易。康熙三十五年,施琅病逝,康熙赐谥襄壮,赠太子少傅衔。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国家统一是大事,康熙帝重用人才,施琅虽有缺点,但贡献实打实。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收复它维护了主权完整,对今天两岸关系也有启示。咱们中国人讲究大局,领土寸土不让,这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