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追随美国制裁东方大国芯片产业的人,今天竟然堂而皇之地坐在了中央电视台的“面对面”栏目接受独家专访,高谈阔论,我真的不明白。哪位高人帮指点指点? 2025年7月,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意外现身央视《面对面》,这一幕让无数人错愕。曾追随美国对华芯片制裁的他,为何能堂而皇之地坐在中国国家电视台的镜头前?中美科技博弈的背景下,他的出现是商业考量,还是地缘政治的微妙妥协?这场访谈背后,隐藏着中国半导体崛起的自信与全球产业链的复杂纠葛,令人不禁追问:这究竟是开放的姿态,还是对手的策略? 2025年的全球科技舞台,中美之间的芯片博弈进入白热化。半导体产业不仅是技术高地,更是国家战略的焦点。美国自2022年起不断升级对华芯片出口管制,英伟达的H20芯片一度被列入禁售清单,致使公司库存积压55亿美元,市场损失高达150亿美元。 中国则加速自主研发,华为的昇腾910C芯片性能逼近国际水准,逐渐打破技术封锁的桎梏。英伟达,作为全球AI芯片霸主,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其创始人黄仁勋却在这一年三次访华,试图稳住占其营收13%的中国市场。7月,他参加北京链博会,并登上央视《面对面》,引发热议。 黄仁勋的职业生涯充满传奇。1993年,他创立英伟达,1999年推出GPU,2006年发布CUDA平台,将并行计算推向AI领域,奠定了公司在全球半导体行业的龙头地位。然而,中美科技竞争加剧,英伟达因遵守美国政策,限制对华高端芯片销售,引发中国市场的不满。 2025年1月,他在深圳参加公司年会,身着花袄与员工互动;4月,他会见中国官员,承诺优化合规产品;7月,他再次抵京,参加链博会并接受央视专访。他的每一步,都在中美之间寻找平衡。 2025年7月15日,黄仁勋登上央视《面对面》,这一事件迅速成为舆论焦点。作为英伟达的掌门人,他领导的公司因遵循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多次限制对中国的高端芯片供应。 2023年,英伟达的H100芯片被列入禁售名单,迫使中国企业转向华为等本土替代品。2025年4月,美国政府进一步将H20芯片列入管制清单,导致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受挫。 然而,7月初,美国政府批准H20芯片对华销售许可,黄仁勋借此机会宣布英伟达将推出专为中国市场的RTX Pro显卡,应用于智能工厂与数字孪生领域。 这场访谈的内容引发广泛讨论。黄仁勋称中国AI市场充满活力,全球一半的AI研究人员在此,并点名华为的技术成就,称其手机、自动驾驶和AI芯片领域表现突出。他还表示,中国市场对英伟达至关重要,占其全球收入的13%以上,未来可能达到500亿美元。 他强调全球供应链的不可分割性,认为“脱钩”不可行。这些言论通过央视传播,迅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部分网友质疑,一个曾参与对华制裁的企业家,为何能在中国国家电视台高谈阔论,联想起孟晚舟被扣留的经历,认为是种不公平。 舆论的分裂反映了复杂的社会情绪。一方面,有人认为央视此举展现了中国对科技对话的开放态度,通过访谈了解对手的真实意图,彰显产业自信。 黄仁勋的表态似乎也迎合了这一期待,他承认中国AI产业的进步,称华为的昇腾芯片在训练领域有望取代英伟达的产品。另一方面,许多人对他的动机持怀疑态度。 英伟达曾将华为列为芯片、云服务、计算处理和网络产品四大领域的竞争对手,其“示好”被解读为市场压力下的策略调整。华为等中国企业的技术突破,使英伟达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市场的价值。 黄仁勋的访谈还透露了英伟达的商业策略。面对美国管制,他多次游说华盛顿放宽限制,2025年4月在马阿拉歌庄园与美国高层会面,强调中国市场的不可替代性。 他认为,让中国使用性能受限的“特供”芯片,比让中国完全转向自主研发更符合美国企业的利益。这一观点得到部分美国官员的认同,导致H20芯片销售许可的放开。 黄仁勋还宣布,英伟达计划9月推出B20和B30芯片,继续为中国市场提供合规产品,试图在监管与市场之间找到平衡点。 网络上的讨论进一步加剧。一些网友指出,英伟达的特供芯片性能受限,价格却不低,难与中国本土芯片竞争。华为的昇腾910C已在阿里、腾讯等企业中大规模应用,国产芯片的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中国市场的开放姿态与自主创新并行不悖。黄仁勋的频繁访华,反映了英伟达对中国市场的倚重,但也凸显其在中美博弈中的微妙处境。英伟达的市值虽突破4万亿美元,但中国本土芯片的崛起,正逐步改变全球半导体格局。未来的竞争,将更多取决于中国能否在技术自立上走得更远,而非外部的妥协或示好。 这究竟是开放的胜利,还是策略的博弈?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谈谈这场访谈背后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