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有着怎样的前传?三家分晋的前传,要从晋武公说起。在晋武公之前,晋国公族分为两支,在国都翼的是大支,在曲沃的这支是小支。但是,后来小支曲沃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吞并了大支,这时候的国君就是晋武公。 晋武公去世后,到了儿子晋献公时期,这时曲沃的势力仍然很大,威胁着中央。晋献公就用计,离间并消灭了曲沃势力,把政权集中于中央,很快晋国就强大起来。 但也产生了一个副作用,就是晋国公族旁支被铲除殆尽,到了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骊姬之乱,众公子都不许呆在国都,所以与其他国家不同,晋国没有公族。国君在军事内政方面只能重用旁姓大夫。 后来大夫的势力越来越大,已经威胁到了国君的权势和地位。晋国国君和大夫不可避免产生矛盾,想方设法打击实力强大的大夫家族,因为晋国没有公族,只能借助其他大夫势力,打击强大的大夫家族。 几轮下来,卻氏、栾氏、羊舌、祁氏先后出局,到了春秋晚期,晋国就只剩下了赵、魏、韩、知、范、中行六家,他们把持晋国大权,国君反倒没有了权力。 六卿之间的兼并不仅没有消停,反而愈演愈烈。先是赵简子因为强夺赵午土地不成,杀死赵午,引起范氏、中行两家围攻,赵简子不敌,只能退守晋阳。 后来知氏联合韩、魏进攻范氏、中行,将两家赶到了朝歌。 恢复元气的赵简子拿出痛打落水狗的精神,开始反攻,并一举把两家赶出晋国。知、赵、韩、魏四家瓜分了范氏、中行氏的土地。 这时知氏在四家最为强盛,知氏的家主知伯先后向韩、魏两家强行索取了土地,之后又向赵家索取土地遭到拒绝,知伯便率领韩、魏两家一同进攻赵家,水淹晋阳。 就在晋阳岌岌可危的时候,韩、魏两家怕赵家灭亡后,祸及自身,反过来联合赵家一举灭了知氏,并三分了知氏土地。 这时“三家分晋”的局面就已经形成了,虽然此时晋国仍然有国君,不过晋国国君反倒要向三家大夫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