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8月7日,根据印度媒体的报道,莫迪将于8月31号至9月1号访华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

8月7日,根据印度媒体的报道,莫迪将于8月31号至9月1号访华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 那么有意思的是,莫迪为何选择时隔7年访华,但又不出席9·3阅兵呢?这背后体现了什么样的外交思考?   这可不是普通行程——它打破了中印之间长达七年的高层访问空白,更是2020年边境对峙后两国领导人的首次面对面互动。   有意思的是,明明9月3日中国要办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莫迪却偏偏卡在阅兵前两天来、结束后就走,这时间点选得耐人寻味。 莫迪这次访华最直接的导火索,得从特朗普政府最近对印度的“连环拳”说起。7月31日,特朗普一纸行政令砸向全球69国,印度输美商品被加征25%关税;   紧接着8月6日,白宫又追加25%惩罚性关税,理由是印度“不听话”继续买俄罗斯石油。   两刀砍下来,印度每年可能损失70亿美元贸易额——要知道美国可是印度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方贸易额超1180亿美元。   印度商业部长戈亚尔直接撂了狠话:必定“采取一切措施维护国家利益”。   这种经济压力下,印度急需突破点。回头看莫迪今年动作就很有意思:6月防长辛格访华、7月外长苏杰生来谈、接着恢复中断五年的对华旅游签证……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明显是在给莫迪访华铺路。   更有趣的是,印度智库甚至开始吹风放宽中资审查。这些信号放得既快又密,和美国关税时间线高度重合,说巧合谁信? 印度这波操作可不是简单“赌气”,背后藏着更深层的国家战略。从尼赫鲁时代起,印度外交核心就是“战略自主”,说白了就是谁的大腿都不抱。   但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把印度坑苦了:一边逼印度断供俄罗斯石油,一边又用关税打压其出口经济。   更憋屈的是2025年5月印巴边境危机时,印度指望美国撑腰,结果华盛顿反而摁着新德里“保持冷静”。 莫迪卡在8月31日到9月1日这个时间点,故意错过9月3日抗战阅兵,恰恰是印度外交精算的结果。   表面上中印关系回暖,但三重顾虑让印度不敢迈大步:俄罗斯情绪:印度和俄罗斯是传统军事盟友,60%武器来自俄供应。   俄乌冲突还在打,莫迪要是高调参加中国主导的阅兵,莫斯科心里难免打鼓;   西方反弹风险:美国关税大棒悬在头上,再跑去给中国“站台”?怕特朗普真把关税调到50%;   国内政治火药桶:反对党早就盯着莫迪“对华软弱”,真去阅兵等于送弹药。明年地方选举在即,莫迪可不想被扣“亲中卖印”帽子。   所以你看,参加上合峰会属于多边外交“规定动作”,但阅兵却是鲜明的单边象征——前者能解释为“区域合作”,后者却会被解读为“选边站”。   印度智库“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的报告说得直白:“在中美俄三角关系中,印度必须永远保持第三方的灵活性”。   说到底,莫迪这趟天津之行根本目的就一个:用中国牌对冲美国压力,再用多边外交掩饰战略转向。   这种“带着算盘来、揣着平衡走”的套路,恰恰印证了印度外交的老辣——毕竟能在中美俄之间闪转腾挪七十年的国家,没点真本事早被碾碎了。   现在压力反甩到美国这边:当印度用行动证明“棋子也能当棋手”,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还挥得下去吗?   参考资料:印媒:莫迪将访华 2025-08-06 23:00·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