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一场意义深远的启动仪式在滨州举行——滨州市人体器官捐献正式纳入见义勇为群体表彰范畴。此举标志着滨州在尊崇生命大爱、弘扬奉献精神的道路上走在了全国前列。
活动现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滨州市红十字会、滨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共同签订《捐赠协议书》。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向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授予“滨州市见义勇为爱心机构”荣誉牌匾,彰显了医疗力量在生命接续中的核心作用。
生命接力:大爱被赋予新荣光
将人体器官捐献者及其家庭纳入见义勇为表彰体系,是滨州对无私奉献精神的崇高礼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表示,此举将充分发挥其在精神激励、社会倡导、资源整合方面的独特优势,让捐献者的名字和精神得以传颂,让捐献者家属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与温暖。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全省移植器官种类最多的医院、我省主委单位和器官获取质控中心,对此深表认同。医院方面强调,滨州此举更好地向社会诠释了器官捐献的大爱之举,医院愿与各部门、各医疗机构共同努力,助推器官捐献事业阳光发展。
滨州捐献:从零突破到量质齐升
人体器官捐献,是当生命不幸离去时,以自愿无偿、高尚利他的方式,将功能良好的器官捐献给急需移植的患者,让生命延续。这不仅是“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的崇高体现,更是服务医学发展、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滨州市红十字会积极履职,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紧密协作,推动捐献工作不断突破——
生命拯救卓有成效:自2013年实现首例捐献以来,全市累计实现人体器官捐献54例,捐献肝脏、肾脏、心脏、肺脏等器官180余个,成功挽救了近200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
意愿登记广泛深厚:目前全市已有2.7万人进行了器官捐献意愿登记,为生命接力储备了深厚的爱心力量。
新规助力显著增长:自2024年5月1日国家《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施行后,滨州大力开展政策宣传,捐献数量呈现飞跃式提升。仅2025年(注:指截至活动时)就已实现捐献24例,创历年之最,占累计捐献总数近一半。
“滨州模式”:多元聚力推动大爱事业
滨州市红十字会围绕市委“113388”工作体系,聚力品质滨州、心安城市建设,打造了可复制的“滨州模式”——
宣传发动入人心:启动“五进”活动,利用重要节日节点宣传《条例》;开通30余辆配备急救箱的红十字公交专线,投放主题车体广告;聘请形象大使讲述感人故事,普及捐献知识。
精准服务建阵地:2024年联合市卫健委,率先在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五个一”活动(建服务站、组志愿服务队等),将医院打造成权威宣传窗口和可信赖服务阵地。
缅怀纪念寄哀思:2025年启动邹平市、沾化区、无棣县3处捐献缅怀纪念园建设,营造尊崇捐献、学习先模的社会氛围,让家属安心,让社会更“心安”。
迈向新程:凝聚合力续写生命赞歌
人体器官捐献是人间大爱善行,将其纳入见义勇为表彰是对奉献精神的褒扬与弘扬。我市各级红十字会聚焦主责主业,会同卫健部门完善制度标准流程,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动员、登记见证、缅怀关怀等工作。
滨州市红十字会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及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力支持下,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宣传动员,引导公众认识生命意义,汇聚更多爱心力量参与人体器官捐献事业,为更高水平“品质滨州、心安城市”建设注入磅礴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