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遇见张姐,聊到了孩子高考大学录取的事,眼圈泛红说:“儿子的录取通知书已经收到,一年学费8000元,我和他爸打算再找份夜班的活儿干,咬咬牙总能凑齐。关于给孩子办助学贷款这事儿,就怕孩子在学校里抬不起头来。” 她这份心思,我太能理解了。作为父母,就是这么一股子劲儿,自己再苦再累,嚼碎了往肚子里咽,也一心想着给孩子铺一条“体面”的路。但今天,我必须得跟大家说一句:助学贷款真不是啥丢人的事儿,恰恰相反,这是国家给咱们普通家庭的“缓压阀”。特别是对于咱们河北的孩子来说,这里头实实在在藏着3个好处呢。 第一个好处,就是能让父母别再那么硬扛着。去年,我认识的邢台的李叔,为了给女儿凑学费,大夏天在工地干活,结果暴晒中暑了,在医院住了整整一周,光医药费就比半学期学费还多。后来听了别人的劝,办了助学贷款,每年有16000的额度,学费和生活费都有着落了。现在老两口就干一份轻松点的活儿,身体也硬朗多了。咱们当父母的,要是把身体累垮了,那才是真正给孩子添负担呢。 再说说第二个好处,它能让孩子早早懂得“责任”,这可不是坏事。石家庄的小王同学去年贷了款,他说:“以前我总觉得爸妈给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儿,现在知道每一笔钱将来都得还,反而更有动力了。拿了奖学金就先去还利息,课余时间还去图书馆值班赚生活费,感觉比以前踏实多了。”你瞧瞧,这哪里是压力呀,分明是让孩子从“被父母养着”,转变成“能自己扛事儿”的好契机嘛。 最关键的是,现在的政策真的特别贴心。在咱们河北办助学贷款,在手机上就能提交材料,根本不用跑来跑去累个半死。而且在校期间利息全免,毕业之后还能申请延期还款,根本不会让刚参加工作的孩子压力大得喘不过气来。说白了,这就是国家在帮咱们“兜底”,又不是去求别人,有啥不好意思的呢? 咱们河北家长老是说“要让孩子挺直腰杆”,但真正能让孩子挺直腰杆的,可不是瞒着家里的难处,而是一家人一起去面对。孩子知道父母的不容易,才会更加懂得珍惜机会。就像张姐后来跟我说的,听了邻居家孩子的事儿,她试着跟儿子聊了聊,结果孩子反倒说:“妈,贷吧,我到了大学一定好好学习,将来早点把钱还上。” 说到底啊,所谓的体面,可不是打肿脸充胖子,而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孩子能安安心心读书。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家长呢? #大学申请助学贷款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