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清光绪年间,安徽歙县人蒋七以长途贩猪为业,到了年底他去江西景德镇收账,回来时路过

清光绪年间,安徽歙县人蒋七以长途贩猪为业,到了年底他去江西景德镇收账,回来时路过浮梁县鹅湖镇投宿,未料住的是一家黑店......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光绪十三年的腊月,江西浮梁县鹅湖镇的风雪夜里,一家挂着悦来客栈招牌的旅舍亮着昏黄的灯。徽州猪贩蒋宗礼和同乡汪大有一脚深一脚浅地踩进店门时,怎么也想不到,这竟是条“黄泉路”。 从徽州到景德镇的千年商道上,腊月是最繁忙的时节。商贩们赶着收账回乡,盗匪也盯着这些“钱袋子”。 蒋宗礼腰间缝着二百两银票,每一步都走得提心吊胆。偶遇同乡汪大有后,两人结伴而行,图的是人多壮胆。 可他们没料到,真正的危险不在荒郊野岭,而在那盏看似温暖的客栈灯笼下。 黑店的恐怖,往往藏在细节里。蒋宗礼一进屋就发现床板下的地板松动,踩上去有空洞的回响。这种警觉救了他的命,半夜汪大有因老鼠闹腾要换房,店主夫妇误以为事情败露,慌乱中动了杀机。 汪大有成了冤魂,蒋宗礼却借着混乱翻窗逃命,赤脚在雪地里狂奔六十里,脚底磨得血肉模糊。天亮时,他撞进浮梁县衙门的惊堂鼓声,揭开了这桩埋着38条人命的惊天大案。 知县王兆棠带人搜查客栈时,后山的埋尸坑让见惯凶案的衙役都腿软。白骨层层叠叠,最早的可追溯到几年前。 这些遇害者多是和蒋宗礼一样的行商,揣着一年辛苦钱,却倒在回家过年的路上。更骇人的是,黑店夫妇专挑独行客下手,用迷药、暗格、半夜割喉的套路,连本地驿卒都未曾察觉。 这案子让人想起清末扬州的黑店案,凶手马六杀人后肢解,本被判绞监候,道光皇帝却怒斥:“斗殴现场死人众多,为何独独肢解刘大和?分明是泄愤!” 最终马六被改判绞立决。光绪年间修订律法时,分尸罪虽从“锉碎死尸”改为“斩立决”,但黑店的残忍手段始终是官府重点打击的对象。 徽商的血泪,浸透了这条商道。明末歙县就发生过索债逼死人的惨案,村民郑光祖被债主砸屋殴伤,走投无服毒自尽。按《大明律》,威逼人致死该杖一百、追赔银两,可人命终究换不回。 而更早的黄山大狱案里,徽商吴养春被宦官构陷,全家惨死,连地方志都不敢记载。商旅的险恶,从来不只是盗匪和黑店,还有官商勾结的刀光剑影。 耐人寻味的是,悦来客栈本该是个温暖的名字。重庆的悦来客栈始于乾隆年间,移民李老者收留落难行人,读书人题写“远者来,近者悦”的招牌,成了百年善行的象征。 长春的悦来客栈更是传奇,青帮大佬祖宪庭将它开成连锁旅店,连老舍都赞其如“雕花漆盒”。可浮梁这家却成了索命魔窟,同样的招牌,截然不同的江湖。 蒋宗礼的遭遇并非孤例,清代商贩的自我保护,朴素却有效,结伴而行、银票缝衣、睡前查房。 这些经验是用命换来的,而黑店的覆灭,往往始于某个细节,一块松动的地板、一声异常的老鼠响动,甚至是一句换房的无心之言。 案子结了,张氏夫妇伏法,可38具白骨再也回不了家。浮梁县档案馆的尘封卷宗里,记录的不只是一桩凶案,更是传统商业社会残酷的缩影。 今天走在鹅湖镇的青石板上,早没了当年客栈的痕迹,但那些商旅的警醒与恐惧,依然飘在风里。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叙诡笔记|从“扬州分尸案”看清末黑店》 黄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古徽州讼事“情理裁判”的文化渊源及特点》 搜狐网《悦来客栈悦来场,背后还流传着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