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初,孙立人的新38师、廖耀湘的新22师在印度兰姆伽营地换装完毕,重庆军委会下令两个师合编为新一军。邱清泉成为军长的热门人选,为此他还专门找了外国人来教授他西方的礼仪。 邱清泉1905年出生,早年进黄埔军校第二期,跟着队伍打东征和北伐,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留学德国后,他回国干起教导总队参谋长,抗日爆发时参与南京防御战。1938年升第二百师副师长,这可是中国第一个机械化师,他帮着指挥兰封会战。次年转新二十二师师长,在昆仑关打得日军够呛。1940年后,他当第五军副军长,又去侍从室和军官学校任职。他的脾气火爆,作风硬朗,在军中以冲劲大出名,但这也让他在高层选拔中吃亏。 郑洞国比邱清泉大两岁,黄埔一期生,从东征北伐打起。1933年长城抗战,他当第二师第四旅旅长,和日军拼得凶,是中央军里早有对日经验的将领。全面抗战后,任第二师师长,参加台儿庄战役,在河北山东转战。之后去汤恩伯部干第九十八军军长,1939年调到杜聿明那边,当荣誉第一师师长,这师兵员多是老兵,装备好。他还指挥过昆仑关作战。1940年,他带师独立成新十一军,后改第八军。他人稳重,文化底子厚,对机械化部队熟悉,处理事总顾大局。 孙立人1900年生,清华大学毕业,又去美国普渡大学学土木,弗吉尼亚军校钻军事。回国进税警总团,当第四团团长。1937年淞沪会战,他带团死守阵地,伤亡大但顶住了日军。1941年,总团编成新三十八师,他任师长。1942年缅甸战,他保住部队大部退到印度。他的师以机动强著称,训练抓得紧。 廖耀湘1906年生,黄埔六期骑兵科,留学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和圣西尔军校。回国也在税警总团干,1938年升第二百师参谋长。1942年接新二十二师师长,缅甸败退时带残部到印度。他的师火力猛,战术灵活,常创新打法。 史迪威是美国将领,1876年生,对中国熟,懂中文。1942年当中国战区参谋长,推动驻印军建军。他看不上中国军官层,认为士兵行但领导差,总想用美式方式改造部队。 1943年初,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在印度兰姆伽营地换上美械,兵力加起来一万多,火力超日军。重庆军委会下令合编成新一军,统一指挥打缅北。军长人选成焦点,邱清泉先中选。他黄埔二期,经验足,从东征到昆仑关都打过,还留学德国,懂机械化。听说要上任,他找英国人学握手、用餐礼仪,准备跟美方打交道。幕僚都选好了,就等走马上任。 高层却变卦。何应钦和杜聿明觉得邱脾气暴,怕和史迪威处不好。杜聿明是邱老长官,知道他性子急。陈诚提黄维或李及兰,两人学术强,但也说郑洞国行。电文里写邱能力经验不足,调郑洞国去。郑资历深,黄埔一期,从长城到昆仑关都有功,在第五军干过副军长,对机械化了解。性格好,能忍大局。蒋介石亲自见他,鼓励上任,尽管郑顾虑跟美国人合作难。 郑洞国带三十多人到印度,史迪威不待见,新一军军部没直属部队,只管风纪。史迪威日记里吐槽这军部多余。郑虽没指挥权,但团结部队,联络美英。孙立人和廖耀湘起初也没全权,后来打得好,史迪威才放手。但郑一直代表重庆,发挥不了作战指挥。 新一军建好后,1943年10月从利多反攻缅北。新三十八师先破日军十八师团防线,新二十二师跟上,用美械火力压住敌军。郑洞国去前线视察,出主意,尤其密支那战役。部队打得顺,伤亡小,歼敌多。 1944年,驻印军扩到五个师,分新一军和新六军。郑升副总指挥,孙立人当新一军军长,廖耀湘掌新六军。继续攻密支那和八莫,坦克炮兵发挥大,工兵修路保补给。反攻结束,驻印军打通中印公路,战略意义大。 战后,新一军回国,参加东北作战。1948年辽沈战役,郑洞国守长春。邱清泉率第五军在淮海突围,1949年阵亡。孙立人去台湾,继续从军,1990年去世。廖耀湘辽沈被俘,1961年释放,1968年逝世。史迪威1944年撤职,1946年离世。郑洞国1980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