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因会议机密被泄露,蒋介石大怒,让秘书长吴铁城揪出泄密的人。听说后,沈安娜决定主动找上门,对吴铁城说:“我有个线索。” 1946 年 3 月 17 日清晨,南京黄埔路总统官邸的会议室里,蒋介石一把将拳头砸在《中央日报》头版上。 报纸头条清清楚楚写着《蒋委员长密议 “剿共” 方案》,副标题是 “国共谈判破裂在即,国军拟发动全面进攻”。 蒋介石气得手都抖了,因为报上登的,正是三天前他在国防最高委员会秘密会议上说的原话。 “娘希匹!” 蒋介石一怒之下把咖啡杯摔在地上。 当时,沈安娜穿着藏青色旗袍,正低头专心做记录。这突如其来的动静,让她手里的钢笔在纸上划出一道歪歪扭扭的痕迹。 秘书长吴铁城赶紧弓着腰递过毛巾,小声劝道:“委座息怒。我马上成立专案组,一定把内鬼抓出来。” 蒋介石扯下白手套扔在桌上,大声吼道:“给你三天时间破案,办不成,就提头来见!” 沈安娜听了这话,心 “咚咚” 跳得厉害。 她记得清楚,三天前的会议上,蒋介石说要 “三个月内消灭关内共军主力”,还详细说了进攻中原解放区的计划。 散会后,她用特殊药水把速记稿抄在一张《中央日报》的空白处,由丈夫华明之通过秘密交通站送到延安。 这时候,这份情报说不定已经放在毛泽东的办公桌上了,而国民党的调查网已经开始收紧。 当天晚上,沈安娜回到珠江路的住处。 她在浴缸里放了温水,把白天的会议记录稿泡进去。随着温水浸泡,速记符号慢慢显了出来。 她必须保证这些情报在送出去前不被发现。 这时候,华明之推门进来,腋下夹着一叠报纸,着急地说:“安娜,吴铁城的人已经开始查参会的人了。《中央日报》的记者今天被问话三次了。” 沈安娜听完,赶紧把稿纸揉成一团扔进马桶,镇定地说:“他们怀疑不到我头上。我是朱家骅委员长亲自推荐的人,吴铁城没那么大胆子怀疑我。” 华明之从公文包最底下拿出一张泛黄的入党申请书 —— 那是 1935 年他们在上海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的宣誓书。 他压低声音说:“可调查一直拖下去,难保不出岔子。我们得主动想办法。” 3 月 19 日上午,沈安娜敲响了吴铁城办公室的门。 这位被称为 “党国铁腕” 的秘书长,正烦躁地在屋里来回踱步。 看到沈安娜,他语气不耐烦地问:“沈小姐有什么事?” 沈安娜轻轻咬着下唇,露出有点紧张的样子,慢慢说:“秘书长,我可能…… 可能看到了些情况。” 接着,她仔细说道:“那天会议中间,我闹肚子去了趟洗手间。出来的时候,看见《中央日报》的记者李明站在走廊尽头。” “等我回来,就发现会议记录稿好像被人动过。” 吴铁城听完,眼睛一下子睁大了,追着问:“你确定是李明?” 沈安娜点点头,手指不自觉地在袖口掐出月牙形的印子,说:“确定,他当时穿件灰布长衫,戴一副黑框眼镜。” 当天下午,中央通讯社的办公室就被宪兵队围了起来。 李明被带走的时候,手里还握着钢笔在稿纸上写《马歇尔调停失败,内战不可避免》。 审讯室里,宪兵队长拍着桌子大喊:“说!谁给你的会议记录?” 李明推了推眼镜,平静地说:“长官说笑了,我根本没进过会场大门。” 沈安娜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楼下宪兵们忙来忙去。 她知道,李明是军统安插在新闻界的人,和中统一直不对付。 吴铁城拿他开刀,一来是想转移注意力,二来也是派系斗争的结果。 果然,三天后,《中央日报》登了条声明:“本报记者李明因涉嫌泄露国家机密被拘留,案件正在审理。” 1946 年 6 月 26 日,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打响了。 这时候,沈安娜正坐在南京丁家桥中央党部的速记席上,记录着蒋介石最新的作战安排。 她的旗袍内衬里,藏着一张用米汤写的情报:“共军已知道国军进攻路线,建议主力向大别山转移。” 与此同时,华明之在中山陵附近的梧桐树下,把情报交给了一个卖报的小孩。 小孩的叫卖声混在来往的车马声里:“号外!号外!国军打下张家口,共军退往延安!” 而真实的战报这时候正在延安的窑洞里传看:“中原军区成功突围,歼灭敌军三万多人。” 1949 年 5 月,上海解放的炮声响起来的时候,沈安娜摘下国民党党徽,把它扔进了黄浦江。 这个在国民党核心圈子里潜伏了 15 年的红色速记员,终于带着 100 多份绝密文件回到了党的身边。 沈安娜的传奇经历,被周恩来称为 “在敌人心脏里跳动的红色电波”。 1946 年那场泄密事件,只是她谍海生涯里的一件小事。 当吴铁城在南京城里到处追查 “内鬼” 的时候,他绝对想不到,那个每天坐在蒋介石身后做记录、看起来柔弱的女子,才是真正掌控局面的人。 多年后解密的档案里写着:“沈安娜的每一笔速记,都在改变中国的命运。” 这些在历史里默默奉献的情报工作者,才是真正 “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