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值得反省! 为什么没人敢抢欧美国家的商人?这不是一句气话,而是血淋淋的拷问。2024年12月,莫桑比克大选结果公布不到24小时,首都马普托和北部重镇楠普拉同时爆发骚乱。手机视频里,穿拖鞋、光膀子的年轻人冲进SHOPRITE超市,把成箱的大米、食用油往皮卡上扔;隔壁一整排由华人租下的仓库火光冲天,铁皮屋顶烧得通红,烧裂的瓷砖像鞭炮一样炸得满街都是。当地华人微信群不停跳出“快撤”“救我仓库”的语音,背景里全是玻璃被砸碎的脆响。一夜之间,莫桑比克华人商会统计:三百多家店铺被洗劫或烧毁,直接损失超过两千万美元。 镜头切到安哥拉,2023年7月,罗安达郊区贫民窟突然有人喊“中国超市免费拿!”不到一小时,整条华人商铺街被围得水泄不通。一名在安哥拉待了十年的女老板回忆,她前一天刚把货搬到二楼,结果劫匪直接搬梯子从天花板砸洞,把她囤的冰箱、洗衣机全用绳索吊下去。她哭着问警察,警察耸耸肩:“我们也三个月没发工资了。” 南非约翰内斯堡皇冠矿区,三天两起枪击华人商城事件。2025年1月,一名福建籍女店主头部中弹倒在收银台,血顺着地砖缝流了五米远。南非警方公布的数字冰冷又刺眼:全国平均每天51人被谋杀、363起暴力抢劫、57起入室抢劫。在这个榜单里,华人商铺占比高得离谱,原因说出来刺耳:华人铺子开得早、关得晚、节假日不休息,现金又多,劫匪踩点一次就能摸清规律。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华人?幕后故事比你想的更扎心。在莫桑比克,当地安保公司出过一桩奇案:一名保安夜里拿钥匙打开自己白天看守的中国超市,伙同外人把货搬空,被老板撞见后直接开枪灭口。更魔幻的是,当地警察也常被目击戴着面罩参与抢劫——工资被拖欠三四个月,换谁都容易心态崩。至于为什么不去抢欧美人?道理直白:欧美企业多在封闭园区,雇的是专业军事承包商,步枪、无人机、装甲车一字排开,劫匪掂量掂量就散了。而华人超市为了省成本,门口只摆两名拿警棍的本地保安,形同虚设。 再深挖,是三道裂缝把华人推到火山口。第一道裂缝叫贫富悬殊。莫桑比克人均GDP不到500美元,城市富人一顿饭吃掉普通人半年工资,而华人又被默认“都有钱”。第二道裂缝叫文化互斥。中国老板习惯把国内那套“打鸡血”搬过去:工人到点下班要被骂“懒”,加班不给钱被视为“应该”,冲突一点点攒成火药桶。第三道裂缝叫圈子孤立。多数华人不会葡语,也不和当地社团来往,出了事只能关起门在微信群求救,结果外面的人把门一堵,谁也跑不了。 有人把希望寄托在“祖国强大”。现实是,使馆再努力,也做不到给每个超市配解放军。2024年巴布亚新几内亚骚乱,当地华人给使馆打求救电话,得到的回复只有一句“锁好门窗、远离窗户”,因为整座城都找不到警察。真正让劫匪收手的,是隔壁印巴商人组织的自卫队在屋顶架起的机枪——那才叫对等威慑。 写到这儿,答案已经赤裸:没人敢抢欧美商人,是因为他们亮得出牙齿;华人总被抢,是因为只亮得出钱包。在莫桑比克街头,有人举着“我们要吃饭”的牌子,有人举枪;当后者发现前者只是沉默地递上钞票,下一次,枪口还会对准同一批人。 你问我怎么办?先把“我们赚钱就好,别的别管”这句老话咽回去。学几句当地话、雇靠谱保镖、节假日关门、把现金存进银行、和街坊一起修路挖井,这些小事做不到,下一次火烧的就是自己仓库。别把希望全寄托在遥远的“战狼”,真正能救命的,是你在非洲邻居眼里的那一点点“自己人”模样。 对此怎么看? 信息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09-26 《华人在非洲 安全是个大问题》 湖南省中非经贸合作研究会 2024-06-21 《我在非洲做安保:一个千亿美元级市场》 搜狐 2025-07-31 《莫桑比克大选观察:史无前例动荡、叠加抢劫浪潮》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