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活力中国行|海棠花开幸福来:解码河南禹州河东张庄村的振兴之路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王永璐

盛夏时节,禹州市河东张庄村的白沙水库干渠潺潺流淌,千株海棠树在颍河畔摇曳生姿。这个曾因贫困闻名的豫中小村,如今以"全国文明村""河南省美丽宜居村"的崭新面貌,吸引着八方游客。

7月29日,由河南省委宣传部组织实施的“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许昌“海棠村”,看看这里是如何完成了一场从省级贫困村到乡村振兴标杆的华丽蜕变?

初心海棠:两代支书接力铸就组织脊梁

"石书记一出马,就没有解不开的疙瘩!"村民口中的"石书记",是扎根村庄25年的老支书石国昌。从2000年起,他以"老石说法儿"办公室为阵地,调解宅基地纠纷、邻里矛盾,用一碗水端平的公正赢得群众信任。2020年,接力棒交到返乡企业家石红松手中。这位创立"原谷原麦"品牌、拥有270家包子店的企业家,放弃个人事业担任村支书,直言:"我自己好不算好,乡亲们都好才是真好。"

新老支书传帮带,构建起坚强基层堡垒。石红松将企业管理经验融入村庄治理,提出"打造全国美丽乡村、河南最幸福村庄"的十年愿景,并自掏腰包聘请团队规划蓝图。村两委班子以"三了解、四到户、五必到"原则开展"党员联户阳光行动",架起政策与民意的"高速通道"。

麦香海棠:小包子撬动大产业

"河南包子王"的香气从河东张庄飘向11个地市。2016年,石红松创立"原谷原麦"品牌,以"企业担保+村集体入股"模式,带领260余家直营店年销包子超1亿个,解决300余名村民就业。2024年,依托本地小山羊资源打造的"河东张炖山羊肉"旗舰店在许昌开业,日均吸引数百名食客。

数据印证产业活力:全村8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近7亿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万元,从贫困线跃升至全省前列。石红松的规划更远:"未来要建女子解忧基地、开心农场,让城市人来此体验抓鱼、品咖啡,打造高端休闲胜地。"

庭院海棠:五美庭院绘就生态画卷

春日的河东张庄,海棠花海如粉色云霞,连续八届"海棠赏花节"吸引游客如织。这份美景始于老支书石国昌当年搜集花种、亲手育苗的坚持。如今,村庄推行"五美庭院"建设,以"整洁美、卫生美、绿化美、文明美、和谐美"为标准,每月评比贴红星,每季度敲锣打鼓送牌匾。

"妈妈,隔壁家又挂红星牌匾了!"孩童的童言稚语,激发全村争创热情。10余个品种、上万株海棠树点缀街巷,航拍图中的花海与200余栋二三层小洋楼相映成趣,勾勒出生态宜居的乡村图景。

孝善海棠:家风石传承文明乡风

漫步"孝道街",二十四孝图与"小孝治家,中孝治村,大孝治国"的理念浸润人心。每家门口的"家风石"上,老支书亲笔题写的"耕读传家""忠厚做人"等家训,成为无声的道德教科书。

村庄以"蛋糕庆生敬老者""好媳妇评比"等活动弘扬孝善文化,每月设立"孝敬日",集体为老人办饺子宴、义诊义剪。一面"幸福墙"上,村民灿烂的笑脸定格着乡风文明的温度。石红松坚信:"治理村庄靠文化,孝善是张庄的魂。"

智慧海棠:网格管理激活治理效能

9个片区、25个网格将村庄细化为治理单元,9位民选"片区长"化身"超级管家",提供"保姆式"服务。参与义务劳动、栽树种花可获积分,每月公示的积分榜激发村民你追我赶。家家户户的专属二维码,让政策查询、积分查询"一扫即知"。

这种"自治、法治、德治、数治"融合的模式,让河东张庄实现"矛盾不出村,问题不过夜"。石红松总结:"治理像绣花,得用巧劲。"

海棠未央:乡村振兴的张庄样本

从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到4万元,从荒凉落后到"来了不想走"的网红村,河东张庄的蜕变,是组织、产业、生态、文化、治理"五位一体"的生动实践。正如石红松描绘的蓝图:"门前鸟语花香,生活设施先进,家庭收入年年翻,老人免费养老,邻里和谐自豪。"

如今,颍河畔的酷酷抓鱼农场雏形已现,高端咖啡馆、茶馆的规划提上日程。这座以海棠为魂的小村,正以更开放的姿态,邀请城市人才共绘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正如石红松所言:"海棠花开的幸福,是初心、实干与创新的结晶,更是新时代乡村最美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