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10天停火限期逼近,中俄突然联合海上演练,访华前普京释放什么信号? 时隔一年,中国与俄罗斯的海上联合演习再次举行。 从8月1日到5日,中俄“海上联合-2025”演习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海域展开,前两天是港岸活动,8月3日正式出海演练。参演的中方舰艇有导弹驱逐舰绍兴舰、乌鲁木齐舰,综合补给舰千岛湖舰,还有新型综合救援船西湖船;俄方派出了“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号反潜舰、“响亮”号护卫舰这些。 演习科目包括援潜救生、联合反潜、防空反导、对海作战,还进行了实际使用武器训练。这些科目可不简单,像联合反潜得互相开放声呐数据,防空反导得共享雷达信息,没有高度的战略互信根本做不到。军事专家都说,这说明中俄海军的协同作战能力已经相当高了。 有人可能会问,中俄为啥选在这个时候演习?其实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方面,美国最近在亚太动作不断,又是搞“太平洋坚定力量-2025”演习,派了300多架战机、1.2万人在夏威夷、关岛、日本附近折腾;又是和澳大利亚搞“护身军刀-2025”演习,拉了19个国家,把从印度洋到南太平洋6500公里的地方都划进了演习范围。 美国这么大阵仗,明摆着是想在亚太刷存在感,给中俄施压。中俄这时候演习,就是要告诉美国,你在西太平洋折腾,我们也有办法应对。国防部说得很清楚,这次演习的主题是“联合维护战略通道安全、联合应对西太安全威胁”,说白了就是要让某些势力别轻举妄动。 另一方面,普京马上要访华了,8月31日到9月3日,他要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还要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在这之前搞一次大规模军演,能释放不少信号。 首先是展示中俄的战略协作,两国元首刚在5月份签了联合声明,强调要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次演习就是落实声明的具体行动。 其次是给普京访华预热,让国际社会看到中俄在军事上的团结,这样在谈经济合作、能源合作这些事儿的时候,腰杆子也能更硬。另外,现在国际上对俄乌冲突的关注度很高,中俄在这个时候加强军事合作,也能间接表明对俄罗斯的支持,让美国知道光靠制裁压不垮俄罗斯。 还有个细节值得注意,这次演习的海域就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离日本海不远。日本最近可紧张坏了,防卫省上个月刚发报告说中俄军事合作“引发严重关切”,这会儿又眼睁睁看着中俄军舰在自家门口晃悠,赶紧派人盯着,还向美国求援。 可美国自己也有麻烦,特朗普削减军费,军队内部问题不少,根本顾不上日本。这也从侧面说明,中俄的演习确实起到了震慑作用,让某些国家不敢轻举妄动。 不过,中俄一直强调这次演习不针对第三方,是防御性质的。国防部发言人说得明白,演习就是为了提高两国海军的协同作战能力,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中俄的合作是开放的、透明的,不像美国拉帮结派搞小圈子。就拿这次演习来说,科目都是防御性的,没有进攻性内容,而且演习结束后还会组织海上联合巡航,进一步展示维护海上通道安全的决心。 再往深了看,中俄的合作对国际格局也有影响。现在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中俄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责任维护国际法权威,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特朗普的单边制裁和军事威胁,说白了是想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这和中俄倡导的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背道而驰。中俄通过联合演习、高层互访这些行动,就是要告诉世界,单极霸权行不通,各国应该平等协商解决问题。 还有个事儿得提一下,美国这次制裁俄罗斯,除了关税,还想限制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可俄罗斯早有准备,和中国的能源合作越来越紧密。去年中俄的能源贸易额就增长了不少,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天然气越来越多,而且双方还在谈新的合作项目。 这说明俄罗斯在经济上越来越依赖中国市场,而中国也通过加强合作,在能源安全上多了一层保障。这种互利共赢的关系,可不是美国的制裁能打断的。 特朗普的停火限期和中俄的联合演习,表面上看是两件事,实际上反映了当前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美国想通过经济和军事手段维持霸权,中俄则通过深化合作、展示实力,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普京访华前的这次演习,既是对美国压力的回应,也是为接下来的高层会谈铺路,释放出中俄将继续携手应对国际挑战的信号。未来的国际局势会怎么发展,还得看各方的博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俄的战略协作将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