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贾政当家荣国府,真是贾母偏心小儿子?这个说法一看就没常识。 红楼梦描绘的贾家,是

贾政当家荣国府,真是贾母偏心小儿子?这个说法一看就没常识。 红楼梦描绘的贾家,是个典型的贵族家族,贾母作为老祖宗,出身史家,早年嫁给荣国公贾代善,生了贾赦、贾政和贾敏三个孩子。她管家多年,贾赦是长子,袭了爵位,娶了邢夫人,生了贾琏和迎春,可这家伙贪玩古董,好色成性,不怎么理事。贾政呢,当了工部员外郎,娶王夫人,生了贾珠、贾宝玉、贾环和探春,他为人方正,爱管教子弟,但也严苛过头。贾母对儿子们表面上公平,可实际相处中,对贾政多些关照,对贾赦少提几句。说实话,贾赦这人懒散,邢夫人管家也不利索,迎春被孙家虐待也没出头,贾琏在外胡来,家里一摊子事儿。贾政夫妇则不同,王夫人帮着打理内务,探春后来管家时还露了把锋芒。贾敏早死,留下黛玉,贾母格外疼她。贾家四大家族本是荣华,可内部问题一大堆,贾赦不争气,贾政虽正派,但管不住大局。曹雪芹写这些人物,不是随便编的,基于现实贵族的影子,贾赦那种好色贪玩的毛病,在历史上不少见,导致家族衰败。贾政爱读书,却在官场混得一般,子弟教育上宝玉不务正业,贾环小气阴险,这些都真实反映了贵族子孙的通病。贾母不是完美老人,她有偏心,但更多是无奈,家族传承靠长子,可长子不成器,次子勉强顶上。 其实,贾政能管荣国府,不是贾母一手偏袒那么浅显。世袭爵位得皇帝点头,贾家敢乱来,满朝御史就能弹劾干净。真相藏在贾政的字号存周里,这出自史记周本纪。周武王建周,分封周公旦,后分前后周,东周考王时复国,传到周惠公,兄弟争位,次子根靠韩赵支持,在巩建东周惠公国,长子在洛邑立西周惠公,形成两国。周室弱,只剩王城,在两国间晃荡,到周赧王,秦灭洛邑和西周,东周一支剩到秦统一,这叫巩存周,意思次子借外力续周脉。曹雪芹用这暗示贾政像次子,靠外部力量分了贾赦的继承,两人共袭第三代,各管一支。贾赦虽袭爵,但失了荣府控制权,贾政顶上。说白了,这不是母子偏心,而是兄弟阋墙,外力介入的结果。历史上类似事儿不少,周室分国就是例子,贾家借此影射贵族内斗。贾赦犯错丢继承,可能是早年大案,皇帝干预,贾母没法说出口。贾政因此得利,但也背上包袱,管家时费力不讨好。很多人误会贾母偏小儿子,其实她夹在中间,贾赦怨她,贾政压力大。这典故接地气,提醒人家族事儿复杂,外人看热闹,内里藏刀。红楼梦写这层,曹雪芹用心深,揭开贵族衰亡的根子,不是天灾,是人祸。 贾家后来败得彻底,先是内部腐朽,贾珍乱来,贾赦贪物,卷入北静王和皇帝的斗争。元春省亲看似风光,其实花销巨大,加速衰落。抄家一来,官兵查封,财产散尽,贾赦因石呆子案下狱,贾珍病死牢中,贾政流放边疆,王夫人邢夫人流落街头,靠人接济。宝玉出家,贾环乞食,探春远嫁,迎春惨死。四大家族全崩,史王薛也跟着倒。过程一步步来,先经济吃紧,寅吃卯粮,中秋后中人看出端倪,贾母八旬庆后,甄家被抄是信号。元春死,贾家失靠山,皇帝动手。曹雪芹写衰落真实,基于曹家经历,贵族败亡多因政治和内耗。贾赦不改贪性,贾政无力回天,结局凄凉,提醒人荣华易逝,得警醒。贾兰中举,勉强续脉,但贾家荣光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