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正元嘲讽温铁军、卢麒元什么都不懂,整天在网上胡说八道!卢麒元先生委婉回应:当有人拿“心外之理”与你辩论的时候,你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闭嘴、离开,因为‘心外之理’的对和错是没有意义的! 蔡正元在台湾的一档谈话节目里,对温铁军、卢麒元的观点提出了尖锐质疑。 他觉得这两位学者对现代经济运作根本不了解,却总在网上谈资本流动、资本外流这些话题,还说他们翻来覆去就用早年学的《资本论》里的几句话,讲的都是些没用的东西。 在他看来,这俩人大概是受成长环境影响,才会说出那些“不着边际”的话。 不光是针对学者,蔡正元对大陆的批评也不是一两回了。 他曾说过,台湾人可能得在极度不情愿的情况下被迫做中国人,还反问台湾人有没有选择的权利。 这话听着像是在说大陆强硬,可他没提大陆一直把和平统一当首选,为了协商解决两岸问题做了多少努力,给台湾的各种优惠政策也从没断过。 他还说过两岸问题大陆得听美国的,甚至说大陆不敢单方面对台动武,这些话里的轻视显而易见。 最近,他又批评起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之前卢大使提到波罗的海三小国的主权争议时,他也站出来反对过,字里行间的“台独”倾向挺明显。 面对蔡正元的这些说法,卢麒元的回应倒是挺平静。 他提到蔡正元说自己和温铁军“啥也不懂,就是个网红”,还觉得拿《资本论》说事儿肯定不对。对此,卢麒元没急着反驳,反而聊起了“心外之理”。 他说这是人们在成长中慢慢形成的、藏在潜意识里的认知逻辑,蔡正元的批评大概就源于此,而这种基于潜意识的对错之争,其实没什么意义。 他还觉得,没经过佛学、道家这类心性训练的人,很难跳出自己的“心外之理”,不同群体的认知逻辑不一样,冲突也就难免了。 温铁军对这些批评没做任何回应,有人说,大概是他觉得没必要跟这样的言论较真。 这和大陆一些学者的反应不太一样。 不少大陆学者听见反对声音,要么急着辩解,要么直接骂回去,哪怕自己占理,也容易因为情绪激动落了下乘,反倒帮了对方的忙还不知道。 卢麒元回应的时候,语气不紧不慢,没说什么大道理,就用“心外之理”这个说法,一点点把意思讲清楚,让听的人自己去琢磨,是非曲直自然就明了。 这种从容不迫的态度,确实让人觉得挺有风度。 让人不太理解的是,蔡正元批评卢沙野大使的那些话,“台独”味儿那么重,却有不少人出来帮他说话。 台湾的郭正亮、邱毅、黎建南这些常上节目的人是这样,大陆也有一些网民跟着附和。 有人猜,台湾那些名嘴要么是怕蔡正元的名气,要么是自己跟他想法差不多,怕一批评就露了底。 大陆这边的网民,可能是被他嘴上说的“和平统一”给骗了,也可能有别的心思在里头。 这事儿也说明,人确实复杂,和平解决台海问题,看来真没那么容易。 把这些事儿放一块儿看,蔡正元的批评里带了不少个人情绪,往往先定了调子再找说法; 卢麒元则能从根儿上分析认知差异,显得更沉稳。 温铁军的不回应,其实也是一种态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说到底,还是各自的认知和立场在起作用。 那么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