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37年,西路军组织部长张琴秋被俘后改名为苟秀英。押解路上,一个女俘频频回头望

1937年,西路军组织部长张琴秋被俘后改名为苟秀英。押解路上,一个女俘频频回头望了她几次,眼里充满了嫉恨:“张部长,你还认识我吗?”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红军级别最高女将张琴秋:留学莫斯科,带五百女兵俘虏一个团;澎湃新闻——主播讲党史丨西路军级别最高的女将——张琴秋)

1904 年,张琴秋出生于浙江一个家境优渥的家庭。幸运的是,父母思想开明,让她得以接受教育。小小年纪,她便在振华女子学校度过了八年时光,成长为积极向上、独立自主的姑娘。在这里,她与小学同学孔德沚结下深厚友谊,这份情谊也对她日后的人生产生了影响。

1924 年,张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她先后前往杭州和上海读大学,结识了沈雁冰(即后来的著名作家茅盾)及其弟弟沈泽民。随着书信往来增多,她与沈泽民关系日益亲密。

同年年底,张琴秋来到上海,入住沈雁冰家,并成功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在此期间,她结识了瞿秋白的妻子杨之华,两人一同于 1924 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张琴秋与沈泽民喜结连理,开启了革命家庭的新篇章。沈泽民不仅是她的丈夫,更是她革命道路上的引路人,不断引导她学习新思想,坚定革命信念。然而,天妒英才,1933 年,沈泽民因劳累过度,年仅 33 岁便英年早逝。张琴秋将丈夫的照片摆在床头,以此激励自己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

从莫斯科学习归来后,张琴秋担任了红四方面军的政治部主任。1936 年,她与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再结连理,此时她已怀有身孕。随后,她率领西路军向河西走廊进发,成为西路军中唯一的女性高层将领。

1937 年 1 月,西路军在寒冷的大西北遭遇西北军阀马步芳部队的围追堵截。马步芳的马家军装备精良,而西路军寡不敌众,最终被打散。就在此时,张琴秋突然腹痛难忍,在战火纷飞中生下了孩子。然而,可怜的小生命在寒风中夭折,战士们匆匆掩埋后,扶她上马突围。

进入祁连山后,西路军仅剩两千余人,缺衣少食,又不断遭受马家军的围攻。张琴秋疲惫至极,靠着石墙掏出手枪欲自杀,却因枪中无子弹而未能如愿。两天后,她不幸被马家军俘虏。

马步芳对张琴秋恨之入骨,深知她是红军的关键人物,精通多国语言,信念坚定且经验丰富。于是,他下令全力搜查每一位女俘虏,试图找到她。张琴秋深知处境危险,便化名“苟秀英”,以此纪念一位牺牲的年轻女战士,并在俘虏中隐藏身份。

1937 年,在押解去战俘营的路上,变节投敌的西路军妇女独立团原排长杨绍德认出了张琴秋,并大声喊道:“张部长,你还认识我吗?”幸而当时情况混乱,张琴秋未作回应,佯装无事。杨绍德回家后,将此事告知丈夫卢澄(国民党青海省党校科长),卢澄又通知了国民党特派员李晓钟,他们妄图将张琴秋当作“礼物”送给南京政府邀功请赏。

张琴秋被关进西宁义源羊毛厂的战俘营,以“苟秀英”之名混在女俘中劳作。战俘营的生活苦不堪言,女俘们被迫挑拣羊毛,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不少人惨死或遭受马家军的欺凌。年轻姑娘黄光秀曾被马步芳的士兵侮辱后强娶为小老婆,但她心向党组织。她暗中安排红军战俘杨万才和赵全贞假装结婚,在小屋里为战友们提供聚会场所,共同商讨保护张琴秋的办法。然而,杨绍德到赵全贞家时认出了张琴秋,这为张琴秋的安全埋下了隐患。

生完孩子后,张琴秋身体虚弱,又瘦又憔悴,反而不易被认出。但她始终镇定自若,依靠红军战士们的团结互助,顽强地支撑着。战俘们深知她的身份,却无人揭发,纷纷为她打掩护。凭借着这份团结的力量,张琴秋在战俘营中艰难地活了下来。

当时,国民党内部矛盾重重,蒋介石与马步芳等地方军阀相互猜忌。张琴秋巧妙利用这一点,假装向卢澄和李晓钟投降,答应前往南京。他们偷偷用马车轿子将她送走,成功躲过马步芳的监视,先抵达南京。此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蒋介石忙于战事,无暇顾及红军俘虏。张琴秋被关进南京反省院,却无人审讯。后来,周恩来在国共谈判时据理力争,要求国民党释放张琴秋等人。最终,张琴秋被送往延安,重新回到革命队伍。

这段艰难的经历让张琴秋脱胎换骨,从年轻的革命者成长为坚韧不拔的将领。长征的磨砺和被俘的考验,锻炼了她卓越的带兵打仗能力,她后来培养出了陈赓、许世友等名将。1937 年押解路上的那次意外,充分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但张琴秋凭借智慧和勇气化险为夷。她一生无子女,露天生子的经历还让她落下顽疾,但她从未后悔走上革命道路。红军战士们无私的牺牲精神,至今仍令人动容,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