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684年,武则天赐儿子李贤毒酒。李贤接过毒酒,悲从心起,对着武则天一阵狂笑:“我

684年,武则天赐儿子李贤毒酒。李贤接过毒酒,悲从心起,对着武则天一阵狂笑:“我已是庶人,没想到母后还是不肯放过我!”说完就将毒酒一饮而尽。

这位曾监国理政的太子在剧痛中蜷缩倒地,年仅二十九岁。而千里之外的洛阳宫殿里,他的母亲武则天正缓缓展开一封奏报,朱笔批下一个冰冷的“可”字。

李贤的出生就带着传奇色彩,655年寒冬,唐高宗李治携武则天祭拜昭陵途中,车驾在风雪中停下,武则天临盆了。这个在太宗陵前降生的男孩,似乎注定卷入权力漩涡。

他确实天赋异禀,七岁能诵《论语》,尤其读到“贤贤易色”时反复沉吟。

高宗曾得意地对重臣李勣夸耀:“此儿聪慧天成!” 二十岁那年,兄长李弘猝死,李贤被立为太子。

他召集学者注释《后汉书》,亲笔点评被后世称为“章怀注”;三次代父监国时裁决案件明察秋毫,连高宗都亲赐五百匹绢嘉奖:“抚民尽哀矜,刑网务审察,家国之寄深副朕怀!”

但东宫的书香气里总飘着血腥味,术士明崇俨常在武则天耳边低语:“太子福薄,英王类太宗,相王贵不可言。”

更致命的是宫中传言四起:李贤非武后亲生,实为韩国夫人之子!当武则天送来《少阳政范》训诫为子之道时,李贤攥着书卷的手渗出冷汗。

压抑中的李贤谱出悲怆《宝庆乐》,曲调哀戚如泣。

乐师惊问缘由,道士叹息:“此太子心声!”不久后流传更广的,是他那首《黄台瓜辞》:“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以瓜喻子,字字泣血。

武则天却从中读出了挑衅,679年,她的心腹明崇俨遇刺身亡。

目击者称:一驯猴人当街演滑稽戏,待明崇俨掀轿帘赏银时,匕首已刺入其胸膛!刺客正是李贤旧部李忠,当年被太子“逐出东宫”实为暗棋。

武则天震怒之下彻查东宫,酷吏撬开男宠赵道生的嘴:“太子命我杀明崇俨!”更在东宫马坊搜出数百具铠甲。

高宗试图求情,武则天厉声道:“逆子谋反,天地不容!” 680年秋,李贤被废为庶人。

押离长安时衣衫单薄,弟弟李显含泪上书:“求赐兄冬衣御寒!”

流放巴州的李贤隐居天平山,他在岩洞读书的遗迹,至今被当地人称为“太子岩”;山间杜鹃如火,传说那是太子鲜血所化。

但远离权力中心的他,仍是母亲的眼中钉。

684年,高宗驾崩仅月余,武则天废新帝李显,独揽大权。

她派左金吾将军丘神勣“巡视巴州”,当铁甲士兵撞开柴门,李贤看着白绫与毒酒惨笑:“贬我千里再杀,母后好周密!”丘神勣冷脸逼迫:“请庶人了断。”

他死后,武则天在洛阳显福门假意举哀,转头却给丘神勣升官。

李贤的三个儿子同样命运多舛:长子李光顺被诛杀;次子李守礼幽禁宫中三十余年,常因“父罪”遭杖责;幼子李守义早夭。直到711年,弟弟睿宗李旦才追复他“章怀太子”尊号。

在四川巴州章怀山,百姓将他临终栖居的岩洞奉为圣地。

明代成化年间所建章怀寺中,曾供奉母子二人鎏金像。

2013年,当地村民发现刻有“章怀寺”的明代古砖,这些穿越六百年的残片,仍在诉说权力绞杀下的人伦悲剧。

李贤墓志铭刻着“朝野冤惜”四字,他主持的《后汉书注》流传千年,书中记载东汉外戚干政的教训,这或许正是武则天必杀之因:当注释历史成为影射现实,才华便成了催命符。

今日章怀山游人如织,鲜有人知“太子岩”曾回荡《黄台瓜辞》。

那段被毒酒终结的人生,照见封建皇权最血腥的规则:母子亲情在权力面前,不过是一枚随时可弃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