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这下后悔了吧!”浙江宁波,一5岁孩子使用电话手表半年后,家长突然发现孩子看东西

“这下后悔了吧!”浙江宁波,一5岁孩子使用电话手表半年后,家长突然发现孩子看东西,经常需要眯着眼,感到不对劲后,就带着他检查视力,没成想孩子的度数居然飙升到了75度,而医生的一番话,更是让家长感到后怕! 小区健身区的长椅旁,刘奶奶带着孙子晨晨蹲在地上看蚂蚁。 五岁的晨晨手腕上,一块蓝色电话手表正发出细碎的声响。 他的手指在表盘上快速点戳,视线牢牢粘在屏幕上,连蚂蚁爬过脚背都没察觉。 刘奶奶提着菜篮起身,晨晨也跟着站起来,眼睛依旧没离开手腕,胳膊肘无意识地往胸前收,屏幕离脸越来越近,鼻尖几乎要碰到表壳。 这块表是去年冬天出现在晨晨手腕上的。他的父母在外地开服装厂,一年难得回来几次。 担心孩子疏远,又考虑到刘奶奶不会操作智能手机,便选了这款能视频、能定位的电话手表。 当时的宣传页上写着 “儿童专属,防沉迷设计”,刘奶奶觉得既能随时看见儿子一家,又能掌握晨晨动向,是桩稳妥事。 今年六月的一个傍晚,变化悄然显现。 刘奶奶给晨晨读绘本时,发现他总是把书往眼前推,直到书页边缘蹭到鼻尖才肯罢休。 看电视时,原本坐在沙发中间的小人,不知不觉就挪到了离屏幕不到两米的茶几旁,眼睛眯成一条细缝。 刘奶奶心里发紧,第二天一早就带着晨晨往社区医院赶。 验光室里,医生指向视力表最下方一行。 晨晨的脑袋左右摇晃,小手指在空中胡乱比划。检查结果出来,单子上的 “75 度” 让刘奶奶倒吸一口凉气。 医生摘下眼镜,目光落在晨晨仍在闪烁的手表上,屏幕里一只虚拟小狗正摇着尾巴转圈。 医生拿起手表翻看,指尖划过功能界面。 除了视频通话,里面还藏着拼图游戏、有声故事,最近使用记录里,游戏时长远超通话时间。 他用尺子量了量晨晨看表时的距离,刻度停在 13 厘米处。 随后,医生指了指墙上的护眼海报,又指了指晨晨紧盯着屏幕的眼睛,眉头微微蹙起。 类似的情况在家长间悄悄蔓延。住在隔壁单元的张阿姨,发现孙女菲菲看远处的广告牌时总要歪头。 带她去医院检查,度数已经涨到 100 度。 菲菲的手腕上,同样戴着一块功能繁多的电话手表,相册里存满了用各种滤镜拍的自拍照,最近的一张拍摄时间显示是凌晨一点。 商场的数码专柜里,电话手表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 导购员拿起样品演示,屏幕上跳出 “好友 PK”“AR 识物” 等功能,指尖滑动间,虚拟勋章和动画特效接连闪现。 货架上,从三百到三千元的款式依次排开,价格越高,屏幕越大,功能越复杂。 有位爷爷在柜台前徘徊许久,最终还是选了那款带 “学习小游戏” 的,他的孙子正趴在展柜上,手指隔着玻璃模仿操作。 学校对这类设备的管理愈发严格。 晨晨所在的幼儿园,每天早上会有老师拿着收纳盒,孩子们排队将手表放进去,下午放学时再逐一领回。 即便如此,仍有孩子把手表藏在书包深处,午睡时偷偷用被子盖住玩游戏,微弱的光亮从被角透出。 市眼科医院的候诊区,越来越多带着电话手表的孩子出现在诊室门口。 医生翻动着病历本,上面记录着一个个相似的案例:四岁孩子因沉迷手表里的 “消消乐”,三个月近视 75 度。 六岁女孩用手表拍短视频,半年内度数涨了 150 度。 墙上的统计图表显示,近三年来,因长期使用小型电子设备导致近视的儿童数量,正以每年 12% 的幅度增长。 网络上的讨论通过文字和图片展开。有人上传了电话手表的功能限制设置界面,配文强调家长的监管责任。 有人贴出产品宣传页,红笔圈出那些明显带有娱乐诱导的词汇。 还有人分享带孩子户外活动的照片,以此证明减少屏幕时间的效果。 今年五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抽查报告显示,在 20 款热销儿童电话手表中,13 款存在 “过度娱乐化” 问题,部分产品可绕过家长设置的限制,直接进入游戏界面。 刘奶奶给晨晨买的那款,赫然出现在名单里。 如今,晨晨手腕上的蓝色手表换成了最基础的款式。 黑色表带,没有屏幕,只有几个凸起的数字按键,按对号码才能拨通电话。 起初,晨晨总是哭闹着要换回原来的手表,手指在新表上徒劳地滑动。刘奶奶便每天带他去公园放风筝,看他在草地上奔跑时,手腕在空中划出轻快的弧线。 这天傍晚,刘奶奶又带着晨晨在健身区看蚂蚁。他的手腕上空空的,之前戴手表的地方留下一圈浅淡的印记。 忽然,晨晨抬起头,指向天边掠过的鸽子,眼睛睁得圆圆的,没有丝毫眯起的痕迹。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