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笑谈[超话]【从田野到“云端”:农业的数字转型探索】2025山东暑假社会实践曲阜师范大学曲园学子三下乡三下乡
2025年7月10日至15日,曲阜师范大学星迹计划社会实践队的15名队员,奔赴黄河流域山东段涵盖的九个城市中的种植基地,展开了一次深入的调研活动。本次调研的核心目标是深入剖析数字经济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精准定位科技力量对耕地资源转型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并借此机会提升大学生群体对农业生产全流程的深度认知。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有两名队员被派遣至泰安市宁阳县乡饮乡的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进行了针对性的专项调研。调研所获取的数据显示,在数字经济的有力驱动下,宁阳县的耕地资源呈现出显著的优化态势,农作物监测手段也朝着多元化方向蓬勃发展。
选择基地,开展访谈
泰安市宁阳县乡饮乡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是宁阳县推动农业现代化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该基地依托先进的农业科技和数字化手段,致力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耕地资源利用,并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而朱鲁宁,泰安鲁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农民高级农艺师,曾获“齐鲁乡村之星”称号,是推动宁阳县乃至泰安市农业发展的杰出“新农人”,也是此次实践队两名队员重点采访的对象。
数字技术,多样服务
实践队队员们来到了朱鲁宁经理的办公室,对朱经理进行了访谈。朱经理提到,面对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他积极开展农业托管服务,特别是针对外出务工或因年龄、身体原因无法从事农田管理的农户,提供全托管式服务。公司制定合理的托管价格,卖粮后扣除服务费,剩余资金直接支付到农户卡中。结合中小农户地块小、不集中的情况,朱经理提出“一亩也托管”的口号,确保服务覆盖到每一个农户。目前,公司已托管土地8000余亩,农民亩均节本增效150元以上。此外,公司积极参与全国农业托管项目,每年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任务2万亩以上,有效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
朱经理说,为了更好的了解农作物生长情况,他在公司组建了智慧农业平台开发部,招募了专业科研人员,并投入150多万元与山东泰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研发了“泰安鲁鑫智慧农业数字化平台”。“农民不用每时每刻呆在田里了,在平台上什么都能看到。”朱经理说道。该平台集成了智慧农田种植、智慧农机信息化、智慧大棚、智慧园区、智慧乡村管理系统以及植保信息化监测系统等六大功能模块,可实时统计、存储和分析各类农机具的作业轨迹、流量和作业面积等数据。通过在农机具上安装“北斗GPS监测仪”,数据能够即时传输至平台,实现精准监管和无缝衔接。此外,农户通过“鲁农慧”小程序,可以随时随地对作物的苗情、虫情和土壤墒情进行实时预警监测与管理,即便足不出户,也能轻松掌控田间动态,实现高效便捷的远程管理。
朱经理不仅是县里的“新农人”,还致力于培养新农人。他积极参加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培育班,不断提升自己的农业技能,并逐步成长为种粮村民的得力助手。他还免费开展农业种植培训,将课堂设在田间地头,推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及“减垄增地”技术,切实提高了技术普及率。此外,朱鲁宁吸纳了70余人就业,每年带动每人增收3万余元,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通过此次泰安市的调研,实践队员们直观地了解了数字经济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涵盖了从农作物种植到浇水、施肥、打药、收割等环节的数字化改造。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队员们对技术与农业融合路径的理解,还显著提升了他们的田野调查和问题分析能力。在调研过程中,队员们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这些实证素材为后续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也让理论认知与现实案例紧密结合。
投稿人: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2025星迹计划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