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父母这样的说, 去刷牙,去睡觉,去穿衣服,别打弟弟 去做作业,别忘了,别迟到,别哼唧 收好玩具,不然我就送给别人了…… 每天说那么多次,孩子不愿听, 父母也生气,为什么呢? . 因为孩子听到的全是命令, 孩子和我们一样,当被命令时, 孩子的身体会变得僵硬, 大脑接受到的信息是抗拒, 这样的沟通对于孩子能力的提升,问题的改善 亲子关系的建设基本上都是无效的,有时甚至是负的。 . 父母感受到的是无助,说的力度会更大,说的会更多 于是就会进入负向循环,孩子越不听,父母说的越多, 父母越说,孩子越不愿意听 那如何与孩子沟通,孩子才真正愿意听而且听进去呢? . ❶善于听,先联结 《鬼谷子.揣术》中有句话:“说者听, 必合于情;故曰,情合者听”。 也就是别人之所以听, 不是因为我们讲的道理多高深, 而是因为和我们情投意合有感情。 倾听就是建立感情蕞直接的方式, 所以只有我们不执着于是非对错, 🌿不评判,不否定,不贴标签,不建议先听孩子说, 听他的烦恼和需求,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说出他的感受理解他, 孩子感觉被理解,爱了我们, 孩子才愿意听我们说, 我们才能对孩子产生真正的影响。 . ❷善于说,启发式提问 问要远大于告知的作用 当我们用尊重的方式看待孩子的问题,向孩子提问时, 孩子感受到的是接纳,孩子的身体是放松的, 大脑接受到的信息是“我是安全的”, “我需要做的是寻找答案” . 🌿换一种说话方式,学会启发式提问, 多问孩子需要做什么,之前需要做什么,之后需要做什么, 计划是什么,约定是什么,怎么说, 怎么解决,孩子会更愿意听 . 比如把去刷牙, 换成需要做什么才能让你的牙齿保持干净? 把去睡觉, 换成睡觉前需要做什么? 把收拾玩具,不然我就送人了, 换成玩玩具后,需要做什么? 把去做作业, 换成关于作业,你的计划是什么? 把别迟到, 换成为了准时赶上校车,你的计划是什么? 把别哼哼唧唧, 换成你打算怎么说,才能让妈妈明白你的意思? 把别和弟弟打架, 换成你和弟弟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把穿衣服去, 换成穿什么,去外面才不会冷? . 善于听,先联结孩子, 善于说,启发孩子,让孩子建立自我责任, 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让孩子自己想明白 把“对”的机会让给孩子 . 希望我的分享能带给你启发, 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起点, 关注我,育儿路上我们风雨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