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蕞好的爱温柔而有边界,这篇讲的真透彻!

蕞好的爱是温柔但有边界, 我们的态度是温柔的语气是尊重的, 和孩子间知道相互爱着对方, 但是些事不能做这叫边界。 孩子感受到自己独立自由拥有选择权 又知道做事有边界。 那如何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同时建立规则呢? . 1⃣情感引导,言行一致 情感引导的核心是理解同情孩子的感受, 把孩子引导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上, 这样孩子既感受到我们的爱又建立了规则。 如孩子把牛奶洒在地上, 我们叹着气说没关系,同时带着怒气擦地板, 孩子会觉察到我们言行之间的矛盾, 这对建立感情是非常不利的。 正确的做法是告诉孩子牛奶洒在地上, 妈妈还要清洗,确实会有点不开心, 但妈妈知道你也不想这样,洒出来你也很难过, 那我们一起想想有什么办法能不把牛奶洒出来, 孩子可能会说拿的时候慢慢走等。 再比如不要碰不要跳不要跑这种命令的语言, 孩子只感觉到冷冰冰的规则感受不到爱。 其实对于禁止的行为,完全可以通过说明因果关系, 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而不是简单的下禁令, 如因为火炉烫,所以妈妈希望你离远一点, 因为马路危险,所以妈妈希望你和我一起走等 . 2⃣心口合一,好好说话 有父母经常这样说话,冻死你饿死你… 为什么会出这种情况呢? 源于我们的述情障碍,想表达对孩子的关爱, 可是表达出来就成了对孩子的诅咒喊叫。 其实我们心中爱孩子就要用爱的语言, 关心就要用关心的语言,而不是把所有的爱和关心, 全变成唠叨抱怨挖苦喊叫 . 3⃣父母情绪稳定,不易被激怒 比如我们会因孩子把家弄乱等小事大发雷霆, 这是我们的潜意识在指导行为,明明觉得发脾气没用, 而且知道孩子把家弄乱是最正常的事, 发完我们还难过跟孩子道歉, 但当时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这是因为我们曾因类似的事得到过愤怒生气, 会把自己的经历投射到孩子身上,所以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此我们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 认清潜意识,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但当我们真的被激怒时,记得积极的暂停, 不是甩门而去,而是告诉孩子妈妈想休息一下, 暂时离开照顾好自己的情绪, 恢复平静后再和孩子谈发生的事 . 4⃣维护情感账户 经常往我们的情感账户装东西, 如经常地向孩子表达关爱 建立很多跟孩子共同的感情经历 刻意去做很多事情,让孩子感受到跟我们在一起很幸福。 还有就是有效的鼓励,在孩子做对一件事的时候 更多地看到做事时的动机出发点和过程 而不仅仅表扬结果。 童年很短,要用有爱的事填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