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6年,中南大学学生王明健在毕业前一天,突然被两名没有任何军衔与职务的神秘军

1956年,中南大学学生王明健在毕业前一天,突然被两名没有任何军衔与职务的神秘军人带走。在军人的看管之下,王明健签署了一份保密协议。之后他就如同人间蒸发了一样,整整销声匿迹了30年…… 1956年,在中南大学,有个叫王明健的学生,眼看就要毕业了。毕业前一天,他正在宿舍里,忽然来了两个穿军装的人,说是校长叫他过去。到了办公室,不光校长在,那两个军装笔挺的人也在场。 他们没说什么具体单位,也没亮明军衔职务,就是板着脸告诉王明健,国家有个重要任务需要他参加,这是组织上的调遣。 这事保密性极高,去了就得签个保密协议,以后跟外边,包括家里,都不能说自己在哪,干什么。 王明健一看这阵仗,心里明白事情不小,没多犹豫就点了头。签完那份密密麻麻的保密文件,他连回去收拾行李的时间都不多,很快就被带上一辆汽车拉走了。 这一走,可不得了,整整三十年,就像人间蒸发了,家里父母朋友,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是死是活。 王明健的老家可乱套了。好端端的孩子,大学快毕业眼看就有出息了,学校就寄来一封信,简单说孩子被带走了,参与国家项目,其他一概不知。 村里人立刻炸了锅,猜什么的都有。有人说王明健在外头犯了事被抓走了,有人说他是不是摊上了大麻烦。 他爹拿着那封信,手抖得像筛糠,心里拔凉拔凉的。老两口天天跑到村口那条土路上去望啊,盼着儿子能突然出现跟他们说说清楚。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盼到的只是儿子后来每年寄来几封报平安的信,信特别短,只说人没事,在为国家做事,至于在哪儿、干什么、情况怎么样,半句不提。 王明健被带到哪儿去了呢? 原来是去了祖国大西北一片荒凉的戈壁滩,那会儿国际形势特别紧张,原本想帮咱的苏联专家也全撤走了,国家就想着自己争口气造原子弹。 可造原子弹最要紧的一种原料——铀,当时国内弄出来的量极少,纯度完全不够用。 王明健在大学里学矿产的,成绩顶呱呱,就被委以重任,带着一帮人专门研究怎么把这铀从矿石里想办法大量、高效地提炼出来。这个任务,太重要了,关系到原子弹能不能早点炸响。 可这工作起点特别难,本来指望苏联专家教点真本事,结果人家只教你些皮毛就走了。设备简陋,经验又完全没有,简直是白手起家,全得靠自己一点点硬摸索。 工作的环境也凶险得很,那铀矿石有很强的放射,那时候防护条件差得可怜。王明健他们为了赶进度,很多时候只能硬着头皮上,等于是在拿命做试验。 更悬的是那些化学试验,搞不好就爆炸,特别危险。王明健带头没日没夜地钻在实验室和临时搭建的简易工棚里,想尽各种办法试验。 不知道熬了多少个白天黑夜,经历了多少次失败。经过无数次的调整和试验,终于成功搞出了一套有效的方法,能把重铀酸铵提炼出来了。 大家后来给这法子起了个名,就叫“土法炼铀”。这个方法成功了,简直是雪中送炭! 靠着这套王明健他们摸索出来的土办法,他们像打了鸡血一样,短短半年里就硬生生炼出来两吨高纯度的二氧化铀!这可是当时全国一年都难有的产量。 接下来几年,又拼了命干,一口气炼出了七十多吨,硬是给第一颗原子弹攒足了最核心的“家底”。 1964年秋天,那个全国人民永远难忘的大日子。新疆罗布泊那地方,惊天动地一声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全国都在欢呼沸腾。 由于王明健长期接触放射物质和有毒化学品,加上那两次试验中遭遇的大爆炸,身体受了严重的内伤外伤,被放射性物质烧伤过,落下了慢性的辐射损伤和病根,人老得特别快,年纪轻轻看着就像个小老头。 直到国家后来调整路线,不搞更多的新原子弹了,王明健才终于脱下穿了三十年的工作服。这时候,他才猛然想起,该回家看看了。 离开时还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等再踏进阔别三十年的村子,已经是个头发花白、身体虚弱的老头子。村口那棵老槐树还在,树底下坐着几个拄拐棍的老人,其中就有他的爹娘! 岁月啊,太无情了。当年身体硬朗的父母,如今背驼了,头发白了,眼神花了。三个人你看我,我看你,抱在一起哭得像个泪人,三十年的思念、委屈、心痛、骄傲,所有的情绪一股脑都随着眼泪涌了出来,把衣襟都湿透了。 直到这时,村里人才真正知道,当年那个“突然消失”的王明健,哪里是犯了事儿啊!他那三十年,是在国家的戈壁深处,在没人知道的地方,干了这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两弹一星"背后的无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