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到博士只用一张表! 杨某能轻松进入武汉大学读研,说起来让人满脑子问号。一个从独立学院毕业、成绩单上空空如也的人,居然能顺利进入顶尖高校,关键是连基本的面试都省了,直接被“安排”进去。 这不是奇迹,是特权明码标价地闯进了教育的底线。她背后的那位舅舅,是武大的副校长舒红兵,而这层关系,比任何努力和才能都来得实在——只要有门路,再糟糕的学术基础也能被包装成“优秀”。 更令人愤怒的是,这场荒诞剧的另一边,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男生,被现实狠狠碾了一遍。肖同学在图书馆因为神经性皮炎犯了,隔着裤子挠了下大腿,结果被杨某拍了视频,紧接着,她写了长篇控诉,指控他“性骚扰”。 事情的严重程度不在于行为本身,而在于学校的态度:没有调查、没有听证,第二天火速下了处分,直接让他两年内丧失保研资格。 一个人靠关系走进学术高地,另一个人因为生理反应被毁掉前程。肖同学的“道歉信”是在威逼之下写的,内容漏洞百出,前后不搭,但却成了学校下处分的依据。 而这一纸处分,像是锤子一样,把他钉在了耻辱柱上——在校园里被人指指点点,在网络上被恶意P图、肉搜、辱骂。 他被逼到精神崩溃,割腕、轻生,家人也接连出事,爷爷因心梗去世,外公脑出血昏迷,一个原本平凡安稳的家庭,被这场误判毁得支离破碎。 而杨某呢?仿佛置身事外,不仅没有愧疚,反而在高调晒出法考成绩、保研通知,甚至公开嘲笑肖同学“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她的硕士论文更是一纸笑话:基本常识错误百出,公然引用废止法条,甚至篡改世卫组织数据,居然还能拿“盲审优秀”。这不是学术不端那么简单,这是赤裸裸地将学术当儿戏、将制度玩弄于掌中。 但最不能被忽视的,是武汉大学在这件事中的角色。当初凭一段模糊视频和一封威逼下的道歉信就火速给出处分,等法院认定肖同学没有违法行为,学校却迟迟不撤回错误处分,只丢下一句“正在处理”应付舆论。 这不是在维护学生权益,而是公然包庇特权,保护既得利益者。 规则一旦成了某些人的挡箭牌,那些遵守规则、相信制度的人,就成了最容易被牺牲的那一群。更何况,这样的事情如果不彻底纠偏,不仅是一个学生、一所学校的悲剧,更是在对整个社会传递一个危险的信号:你再努力都比不上有背景、有人脉。 这种信号一旦扩散,寒窗苦读的意义何在?教育公平的根基也会一点点被掏空。 特权的嚣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但若任其发展,终将摧毁最基本的公信力。这件事不该以一句“处理完毕”草草收场,真正需要的是正义的还原、公平的修复和对制度漏洞的深刻反思。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