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36年,一个日本列车员,在火车上对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施暴,其他中国人都不敢

1936年,一个日本列车员,在火车上对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施暴,其他中国人都不敢制止。这时,一把匕首突然刺进了他的胸膛!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36年的东北,空气中弥漫着压抑的气息,日本人的铁蹄已经在这片土地上践踏了五年。

火车车厢里,一个日本列车员正对着一位白发苍苍的中国老太太拳打脚踢,老人蜷缩在角落,嘴角渗出血丝,周围的乘客攥紧拳头,却没人敢上前,那些年,反抗的代价往往是全家性命。

谁也没想到,两道纤细的身影突然从人群中冲出,寒光闪过,匕首精准刺入日本人的胸膛。

等众人回过神来,只看见两个二十出头的姑娘站在血泊中,一个穿着素色旗袍,另一个套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她们是安荣卿和文敬一,吉林海龙县立小学的教书先生。

安荣卿的父亲开着县城最大的绸缎庄,家里有丫鬟伺候,书桌上摆着德国钢笔。

文敬一家住城西贫民窟,每天要走三里路来上课,棉袄袖口磨得发亮。

这样的两个人,偏偏成了形影不离的姐妹,她们在海龙师范念书时,安荣卿总把饭盒里的红烧肉拨给文敬一,文敬一就教安荣卿用野花汁染出最时兴的淡紫色手帕。

毕业后两人一起在县立小学教书,安荣卿教音乐,文敬一教国文。

教室里挂着她们手绘的东北地图,孩子们跟着文先生朗诵"黄河远上白云间",跟着安小姐学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直到1935年冬天,日本督学闯进课堂,强行撤下中国地图,换上了"满洲国"教材。

那天放学后,两个姑娘在煤油灯下坐到深夜,安荣卿摸着被撕碎的地图碎片:"我爹说该忍就忍,活着最重要。"

文敬一盯着窗外的雪:"我娘说,被抢走窝的麻雀都会啄人。"她们从那时开始准备,安荣卿变卖首饰托人买来匕首,文敬一每天清早在后院练习突刺动作。

行刺后第三天,日本宪兵冲进学校,安荣卿穿着初见文敬一时的藕荷色旗袍,文敬一别着安荣卿送她的镀银发卡,两人在操场银杏树下喝光了掺着氰化钾的米酒。

后来人们发现,她们口袋里各揣着半张纸,拼起来是小学课本里《木兰诗》的句子:"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八十多年后的海龙县,当年的小学旧址建起了纪念馆,玻璃柜里躺着生锈的匕首,旁边是褪色的紫手帕。

参观者常盯着展板上两个姑娘的照片发呆,安荣卿圆脸杏眼像年画娃娃,文敬一瘦削的脸庞带着倔强的神色。

有老人指着照片说:"看她们的眼神,根本不像赴死的人,倒像是赶着去给学生上课。"

最新发现的伪满档案显示,那个被刺杀的日本列车员叫中村正男,是关东军退伍兵,他殴打老太太只因老人不肯把装着骨灰的陶罐当"杂物"交出。

事发车厢的乘客回忆,两个姑娘动手前交换过眼神,安荣卿甚至对同伴笑了一下,就像平时下课约着去吃油炸糕的神情。

历史学者在县档案馆找到了1936年的教师名册,安荣卿和文敬一的名字被红笔粗暴划掉,墨迹晕染了整页纸。

但下一页的月考成绩表上,孩子们用铅笔悄悄写着"安老师好"、"文先生再见",字迹稚嫩得让人心尖发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