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99年,鞠萍向丈夫提出了离婚,丈夫却提出孩子和钱只能带走一样。鞠萍一听就知道

1999年,鞠萍向丈夫提出了离婚,丈夫却提出孩子和钱只能带走一样。鞠萍一听就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可鞠萍不忍孩子留在这里,最终放弃了财产。 1999年秋天,北京的胡同里落叶飘零,鞠萍站在一间昏暗的客厅里,手里攥着一份离婚协议。她的丈夫蒋启星靠在沙发上,冷冷地抛出一句话:“孩子和钱,你只能挑一个。”空气仿佛凝固了,6岁的蒋翼遥在卧室里睡得正香,浑然不知这场对话将改变他和母亲的人生。鞠萍心跳加速,脑子里却像过电影般闪过这些年的点点滴滴。她会怎么选?这个选择背后,又藏着怎样的故事? 时间倒回1991年,鞠萍还是那个笑容甜美的“鞠萍姐姐”,每天在央视《七巧板》的录制现场,用温柔的声音给孩子们讲故事。那天,她为了给父亲买双运动鞋,走进一家北京街头的小鞋店。店经理蒋启星高大帅气,主动帮她挑鞋,还请她吃了顿饭。蒋启星的热情让鞠萍有些意外,几天后,他竟送来20双定制鞋到央视,鞋型款式都贴合她主持节目的需求。鞠萍感动之余,也有些疑惑:这人到底想干啥? 两人一来二去,感情迅速升温。1992年,鞠萍不顾父母反对,嫁给了这个普通商人。婚后,蒋启星出手阔绰,给鞠萍定制了24套西装,让她在央视女主持中格外亮眼。1993年,儿子蒋翼遥出生,鞠萍以为幸福生活就此展开。可好景不长,蒋启星的事业逐渐下滑,鞋店生意每况愈下,他的心态也变了。家里,他对儿子不闻不问,儿子发烧哭闹,他却冷冷地说:“哭够了就不哭了。” 外面,还传出他和别人暧昧的流言。鞠萍忙着主持《大风车》,回家还要操持家务,累得像根绷紧的弦。矛盾越积越多,终于在1999年秋天,她下定决心:“离婚吧。” 蒋启星没怎么争辩,却甩出那个条件:孩子和财产,只能选一个。鞠萍一眼看穿他的算盘——他想用儿子牵制她,或者让她放弃财产后悔终生。她咬紧牙关,选择了儿子,财产一分没拿。那一刻,她站在空荡荡的客厅,窗外秋风呼啸,儿子的小手在她掌心攥得紧紧的。她告诉自己:钱没了可以再赚,但儿子只有一个。 离婚后,鞠萍带着蒋翼遥搬进北京海淀区一间15平米的出租屋。屋子小得只能放下一张床和一张桌子,墙角还有股潮味儿。2001年,非典来袭,央视节目停摆,鞠萍的工资缩水到几乎养不活母子俩。她白天在超市当收银员,晚上熬夜画插画赚钱,手腕肿得像包子,还得用胶布缠着继续画。儿子看在眼里,懂事得让人心疼。一次,鞠萍回家累得瘫在床上,翼遥端来一杯热牛奶,小声说:“妈妈,你歇会儿。”鞠萍眼泪差点没憋住,但她知道,不能倒下。 2003年,央视少儿频道重新开播,《大风车》改版在即。鞠萍灵机一动,把儿子画的几张卡通草图拿给导演组,没想到这些点子成了节目新版块的灵感。录制当天,鞠萍站在五彩斑斓的演播厅,扯着嗓子喊:“大风车又转起来啦!”台下,蒋翼遥举着块手写牌子,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妈妈加油”。那一刻,鞠萍的笑容比灯光还亮,像是把这些年的苦都照散了。 离婚后的十年,鞠萍一心扑在儿子和事业上。她把蒋翼遥送去寄宿学校,周末接回家陪他做作业、讲故事。每逢六一儿童节,她忙着录节目,儿子只能在电视机前看妈妈陪其他小朋友。她心里愧疚,但翼遥从不抱怨,还说:“妈妈在电视里陪大家,也像在陪我。”这话让鞠萍鼻子一酸,暗下决心要给儿子更好的未来。 2010年,朋友介绍了商人杨硕。鞠萍起初抗拒再婚,怕儿子受委屈。但杨硕的真诚慢慢打动了她,他不仅每天接送她上下班,还陪翼遥踢球、做功课,像亲爸一样。2010年,两人低调结婚,杨硕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蒋翼遥后来考上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又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读研。2024年,鞠萍58岁生日那天,翼遥送她一本相册,里面夹着一张2000年的学费单,背面是她当年用口红写的“妈妈能行”。字迹虽被泪水晕染,但那份坚持依然清晰。 从1999年的艰难抉择到如今的幸福生活,鞠萍用行动证明,母爱可以战胜一切。她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是无数单亲母亲的缩影。据统计,中国单亲家庭数量近年来持续增长,2023年约有2000万单亲家庭,其中80%由母亲独自抚养孩子。鞠萍的选择,映照了无数母亲的无私与坚韧。岁月带走了她的青春,却留下了那份温暖的笑容,依然是孩子们心中的“鞠萍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