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一顿坑蒙拐骗下来,外国对印度的投资同比只剩下2%!无奈之下,印度酝酿了更大的杀猪

一顿坑蒙拐骗下来,外国对印度的投资同比只剩下2%!无奈之下,印度酝酿了更大的杀猪盘! “5月FDI只剩3500万美元,比去年缩水98%!”——当印度储备银行把这份成绩单打在新德里的大屏幕上,印度舆论那可就像炸了窝的马蜂一样。 为啥印度从外资投入的香饽饽,变成了大家避之不及的投资禁区呢?这还得从印度这些年对待外国投资的态度和做法说起。 早些年,印度为了吸引外资,那是好话一堆堆地往外说,各种优惠政策也不少,可真正等外国企业把钱投进来了,麻烦事儿就来了。比如有些外国公司在印度经营了一段时间后,突然就被印度政府以各种理由调查,什么税务问题、环保问题,甚至还有莫须有的罪名,然后就是高额罚款,或者直接让人家关门大吉。 就拿沃达丰来说,这家英国电信巨头 2007 年收购印度企业时被印度税务部门盯上,以 “间接股权转让需缴税” 为由追缴 20 亿美元税款,官司一打就是 15 年,最终沃达丰被迫支付 4.5 亿美元和解。这种 “先投资后算账” 的套路让外资胆寒,摩根士丹利追踪的 23 家跨国制造业巨头中,18 家推迟或缩减了在印扩产计划。 更离谱的是 2020 年,印度突然修订《外汇管理法》,要求所有接壤国家投资必须经过安全审查,直接导致中资项目审批全面停滞,已落地的小米、OPPO 等企业忙着找退路,连韩国三星北方邦电池工厂的用地手续都卡在环境评估环节两年动弹不得。 政策反复还体现在行业监管上。亚马逊 2019 年被迫撤下平台上 40 万件商品,起因是印度突然出台电商新规,禁止外资平台控股卖家或提供独家折扣。制药行业更惨,印度政府频繁强制降价,导致跨国药企研发投入减少,2024 年外资在医药领域的投资同比下降 67%。这种 “左手给糖、右手挥棒” 的操作,被野村证券批评为 “把自己当成了美国”,直接把外资决策周期从 11 个月拉长到 18 个月。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印度政府推出的 “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这个号称 230 亿美元的制造业扶持计划,原本想复制中国 “世界工厂” 的成功,结果 4 年下来仅完成目标产值的 37%,政府承诺的补贴只发放了 8%。 富士康在泰米尔纳德邦的半导体工厂因补贴迟迟不到位,2024 年宣布停工;信实工业投资的石化项目也因审批延误,投产时间推迟了两年。更尴尬的是,印度本土企业根本接不住外资留下的产业真空 —— 手机产业 90% 的摄像头模组、70% 的电池仍依赖中国进口,没有上游配套,再低的关税也吸引不了整机厂。 更致命的是印度正在形成 “双向资本外流” 的恶性循环。2024-2025 财年,外资通过 IPO、利润汇回等方式撤离 515 亿美元,印度企业则加速对外投资 290 亿美元,同比增长 75%。这种 “内资外流、外资不入” 的局面,直接导致卢比兑美元年内贬值 1.8%,股市外资单月撤走 21 亿美元,创下 2020 年疫情以来最大规模。 面对困局,印度政府最近释放出 “松绑” 信号,比如考虑将外资持股上限从 51% 降至 26%,允许利润自由汇出。但市场反应冷淡,过去 30 天外资继续从印度股市撤出 12 亿美元。 一位孟买投行分析师直言:“投资者要的不是持股比例,而是规则透明、纠纷可预期。当一纸行政命令就能冻结账户、没收资产,再便宜的土地也填不回安全感。” 这话戳中了要害 —— 商业世界最怕不确定性,而印度用十年时间把自己变成了 “不确定性” 的代名词。 如今越南、印尼的工业园里机器轰鸣,印度的厂房却因外资撤离逐渐生锈,这场 “杀猪盘” 最终伤的还是印度自己。

评论列表

阿立
阿立 1
2025-08-01 19:25
愚蠢的没有一丝诚信的屙三靠反复修改法律规定来强加罪名来罚款,还天真的认为自己很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