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送孩子上学,校门口几个家长正围着聊得热闹——南京那所小学放大屠杀纪录片,有孩子看得直哭,家长心疼坏了,去教育局投诉;结果教育局回得特实在:“历史不能躲,当年流血的,好多也是孩子啊。” 这话听得我心里一揪。想起我家娃去年学近代史,课本上印着黑白照片,他指着问“这些人为什么在哭”,我当时含糊了句“过去的事了”,现在想想,真是不如学校这份坦诚。 孩子哭,真不是坏事。前几天看新闻,有个老师说,放纪录片时,后排一个小姑娘攥着衣角,眼泪吧嗒吧嗒掉在课本上,却没敢出声;还有个男孩举手,小声问“他们为什么要杀小朋友”。这些眼泪,是疼,是怕,更是心里长出的第一颗“记得”的种子。 可当年的孩子呢?纪念馆里有张照片我记了十几年:一个三四岁的娃娃,蜷在断壁残垣里,手里还攥着半块发霉的饼,眼睛睁得大大的,却再也不会眨了。讲解员说,那会儿南京城里,像这样的孩子,一天能抬出几百个。他们没机会在教室里哭,没机会问“为什么”,炮弹落下来时,可能还在惦记妈妈说好的糖人;被抓去当劳工时,或许还在数“再熬三天就能回家”。 有家长说“孩子太小,受不了”。可你去烈士陵园看看,那些墓碑上,好多名字后面标着“19岁”“21岁”——他们当年,不也是爸妈眼里的“孩子”?却扛着枪往枪林弹雨里冲,就为了“以后娃能好好上学”。我爷爷总说,他12岁那年,村里被烧了,他抱着我爸躲在菜窖里,三天没吃东西,就靠啃冻土豆活下来。“现在的娃哭,是知道疼;我们那时候,连疼都得憋着,不然一家人都活不成。” 历史这东西,从来不是冷冰冰的字。它是当年妈妈把孩子塞进地窖时,最后塞的那块锅巴;是战士揣在怀里,没来得及寄的家信;是纪念馆玻璃柜里,那只被炮弹炸得变形的、属于7岁孩子的小布鞋。这些东西,早让孩子看见,不是让他们记恨,是让他们知道:现在放学能买根冰棍,冬天能穿暖乎乎的棉袄,不是天生就该有的。 就像教育局说的,“这种疼,早知道比晚知道好”。孩子今天为纪录片里的苦难哭,明天才会为身边的和平惜。那些躺在烈士陵园的英魂,不就是想让我们的娃,能安安稳稳哭,痛痛快快活吗? 你家娃学历史时,你会跟他讲这些吗?来聊聊~
猜你喜欢
一句话把家长群里常年隐身的爸爸们都诈出来了
2025-07-27
曾一凡说事
遇到这样的家长怎么办?
2025-08-01
校园活动君
你们家孩子快恨死你了!你却以为自己是个满分家长了.....
2025-08-01
秦勇说美食
家长的要求合理吗?
2025-07-10
大学安利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