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考古学家在万历皇帝妃嫔的墓中发现了一只小金瓶,里面盛有神秘液体,化验结果一出,众人纷纷掩住口鼻,随着研究深入,专家对其赞不绝口,并称其为“金汁”! 在考古现场,众人发现了个奇怪的东西。 有个金色的小瓶子,也没多大,也就手掌那么大,但是这里面放着神秘液体。 这东西会不会是什么药酒?所有人都紧张起来。 刚抛出来,这个小金瓶就被考古队员火速送入了实验室。 然而,当检测报告出来的时候,大家却都沉默了。 因为这东西太奇怪了,甚至还有人捂住了鼻子。 那么这个名叫“金汁”的液体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根据《方志医书》里所记录的,这种东西应该是以十几岁的男孩的份粪便为原料,然后放入甘草水之后,埋在地下二十年之后才形成的东西。 明白了这,就知道为什么会有人捂鼻子了。 深埋地下那么多年,肯定没什么味道了,但是听到它是怎么做的,那自然而然的生理性的想要捂鼻子。 可随着深入研究,专家的态度开始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这种极度违反现代直觉的古老制剂,作用机理竟在数百年后得到了惊人印证。 明代《普济方》中对金汁的神效推崇备至。 当时的人们认为这金汁可以对暑毒、高热、泄痢乃至疔疮恶疾有着效果,甚至称它为“解百毒圣药”。 在现代实验室进行化验之后,揭示出这瓶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活性物质与益生菌群。 所以说它可以为重建、平衡紊乱的消化系统,甚至抑制致病菌,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在十六世纪的宫阙密室中,宫廷药师们虽懵懂于细菌理论,却凭借经验法则与极致耐心,让来自人体的代谢废物在时间的坛瓮中完成了神奇转化。 而这个瓶子的主人,是万历皇帝后宫中一位并不显赫的妃子李德嫔的。 她曾为明神宗生过三个孩子,但是都是女孩,并且最后活下来的只有一个。 而她的墓中随葬品有着药杵、药勺、盛着朱砂与珍珠粉的瓷罐依次排开。 这套堪称“微型药房”的随葬品,直观地能看出她长的身子骨并不好。 尤其这瓶还存在的金汁,在等级森严的宫廷医药体系中,对李德嫔这般位份的妃嫔而言,更是难得之物。 明廷设有太医院,内府更有专属宫廷的御药房,对药品的制造、审核、配给有着极为森严的规程。 根据《明会典》与内府档案的零星记载,要炼制一瓶上等的金汁,成本十分高昂。 这简直就是稀罕物!普通人根本无福享用。 光是采购适龄男童粪便这一项,每年就需花费白银三百两。 正因如此,李德嫔棺中这瓶品相完好的金汁,更显珍贵。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享用最好的医药资源的皇帝本人万历,却对金汁有着不同的态度。 这位君王认为自己是真龙天子,只用人参、鹿茸等传统滋补上品,认为粪便制剂配不上自己的身份。 当金汁成为明代宫廷医学的物证标本,现代参观者看到它的时候总会感慨万千。 不过,不得不夸夸古人的聪明智慧,与惊人的执行力。 “谁料最要紧的宫闱秘药,居然是从茅厕里熬出来的乾坤!” 我们今日笃信的科学边界,在时间的长河中,是否也终将被未来的“金汁”所超越? 主要信源:(故宫博物院《明代宫廷医药研究》、《中华医史杂志》202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