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贾老板”自曝确诊莱姆病:终于明白为什么在台上会剧烈神经痛、极度疲惫……

8月1日,“贾老板”贾斯汀·汀布莱克巡演结束后在社交媒体上发长文公开自己患上莱姆病。“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在台上会经历剧烈的神经痛、极度疲惫或莫名其妙的不适”,他称自己曾想过取消巡演,但是对舞台的热爱让他坚持下来,他也希望能帮助同样患有这种病的人。

“你们很多人都知道,我是一个非常注重隐私的人。但当我回顾巡演和音乐节巡演时,我想告诉你们一些我的情况。

除此之外,我一直在与一些健康问题作斗争,并被诊断出患有莱姆病——我这么说并不是想让你们为我感到难过——只是想分享一下我在幕后所经历的一切。如果你曾经患过这种病,或者认识患过这种病的人——那么你就会明白:与这种病共存会让人身心俱疲。当我第一次得知诊断结果时,我的确感到震惊。但至少我能理解为什么我会在舞台上忍受剧烈的神经痛,或者只是感到极度疲劳或恶心。我面临着一个个人抉择。停止巡演?还是继续下去,找到答案。我决定,表演带给我的快乐远远超过了我身体所承受的短暂压力。我很高兴我坚持了下来。

我不仅向自己证明了我的坚韧意志,而且现在我和你们所有人拥有了许多难忘的特别时刻。我以前不愿谈论这件事,因为我从小就被教育要把这种事藏在心里。但我现在正努力更坦诚地分享我的挣扎,以免它们被误解。

分享这一切,希望我们都能找到一种更紧密联系的方式。我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其他正在经历这种疾病的人。”

公开资料显示,许多知名人士曾公开透露自己患有莱姆病,这种由蜱虫传播的疾病可能引发长期健康问题。贾斯汀·比伯2020年透露自己患有莱姆病和慢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艾薇儿2013年被诊断出莱姆病,病情严重到卧床数月,她后来成立了基金会提高公众对该病的认识。美国前总统乔治·W·布什在任职期间(2006年)被诊断出莱姆病,经治疗后康复。

一、什么是莱姆病

莱姆病也叫莱姆疏螺旋体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也叫莱姆病螺旋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其病原体可引起人体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严重者终生致残甚至死亡。

莱姆病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在北美、欧洲以及亚洲都广泛存在。我国至少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群中存在莱姆病螺旋体的感染,疫区主要在东北、西北、华北、华南等地区。

伯氏疏螺旋体

二、莱姆病的易感人群与临床表现

人类对莱姆病螺旋体普遍易感,男女性别差异不大。感染后一部分人群出现显性感染,另一部分人群为隐性感染。莱姆病的流行主要以散发为主。高发人群主要见于林业工人等野外作业人群、山林地区居民及旅游人群。

莱姆病的临床表现呈多样化,早期可出现发热、头痛、乏力、淋巴结肿大等非特异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莱姆病特异的游走性红斑。中晚期莱姆病可出现关节炎、慢性萎缩性肢皮炎、神经系统损害以及心脏、肌骨骼等其他系统损害的表现。

三、莱姆病的高发时间

早期莱姆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不同地区莱姆病的流行季节略有不同。在我国东北林区,莱姆病初发于4月末,6月上、中旬达到高峰,8月以后仅见散在病例。这些季节性特征与某些特定的蜱(如北方地区的全沟硬蜱等)的种类、数量及其活动周期相关。但晚期病例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没有明显季节性。

蜱虫

四、莱姆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莱姆病螺旋体的宿主动物较多,包括鼠、兔等野生脊椎动物以及狗、羊、牛等家畜。其中鸟类可长距离传播莱姆病螺旋体,有使疫源地扩大的作用。

莱姆病螺旋体主要通过蜱的叮咬传染动物和人。其它媒介如螨等也可传播莱姆病。

另外,莱姆病还可以通过接触传播、经血传播和垂直传播。动物间可通过尿液相互感染,甚至可以传给密切接触的人。保存在4°C的人全血中的莱姆病螺旋体可存活25天或更长,所以输血或皮下注射都可能引起感染。并且莱姆病螺旋体在人和牛、马、鼠等动物中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

五、如何诊断莱姆病

早期莱姆病,如果患者有疫区接触史和明确的蜱暴露或叮咬史,并出现莱姆病典型的慢性游走性红斑,不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即可诊断为莱姆病。

不出现慢性游走性红斑的早期莱姆病和中、晚期莱姆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征性症状,国外学者称之为最大的模仿者。临床上常常难以诊断,从而造成漏诊、误诊,大部分莱姆病患者得不到明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转为中、晚期慢性全身性感染,导致慢性关节炎、神经系统、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萎缩性肢皮炎等较严重的疾患,长期反复发作,以致丧失劳动能力、残疾,甚至死亡。所以莱姆病的诊断必须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三方面的结果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六、得了莱姆病,如何治疗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病人愈后才较好。出现莱姆病相关症状要及时去当地正规医院就诊,告知医生相关的旅居史,有助于诊断。如当地医院不能完成相关实验室检查,应及时咨询当地疾控中心。

莱姆病的早期诊断和正确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预防晚期莱姆病的发生。早期莱姆病患者采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可以痊愈。根据莱姆病病程和临床表现的不同,采用的抗生素种类、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不尽相同。

七、如何预防莱姆病

莱姆病的预防应采用综合措施,即环境防护、个体防护和预防接种相结合的措施。

控制传染源

家住林区的居民应注意经常性防鼠、灭鼠,避免鼠类将蜱带入家中或接触其尿而感染。家养宠物者应多注意动物的卫生,经常进行消毒杀虫。并且对狗等动物可进行疫苗接种。

切断传播途径

蜱多停留在高约30~75厘米的草端,有人、兽通过时,便攀附于其身上。因此,应加强卫生宣教,搞好环境卫生,清理驻地及生产地区环境及通路的杂草和枯枝落叶,造成不利于蜱类滋生的环境,或使用有效的驱蜱剂。

在林区工作、生活的人和去林区出差、旅游的人应加强个体防护,防止蜱类侵袭。可穿防护服,扎紧裤脚、袖口、颈部等。裸露部位可搽防蚊油,也可全身喷洒驱蜱剂。如果在蜱孳生的区域进行工作或活动,每天需对身体进行全面检查,不能忽视对头发的检查,并及时除去身体上的蜱,个别种类的蜱可能非常小,尤其需注意。

预防接种

目前,国际上仅有动物莱姆病疫苗,尚未有可用于人的疫苗。

八、蜱叮咬后,如何处理

蜱的去除

由于大量病原体存在于蜱的口器内,因此在除去蜱时,连同蜱的口器一同去除至关重要。当发现皮肤有蜱叮咬时,应首先使用含有麻醉剂及/或抗感染的软膏涂抹蜱叮咬处15~20分钟,以利于蜱口器放松,然后使用镊子贴紧皮肤,夹住蜱头部后应垂直,轻轻将其拔出,认真检查取出蜱是否含有头部及口器,同时严密观察叮咬处皮肤有否残留蜱的成分。

将取出的蜱保存好进行鉴定,去除后要用肥皂和清水清洗蜱附着的部位并使用抗感染软膏涂抹患处。

预防性治疗

有以下指征时蜱叮咬患者需要预防性服药,以避免莱姆病螺旋体感染:

1.叮咬皮肤的昆虫鉴定为蜱;

2.患者来自莱姆病疫区;

3.蜱叮咬时间大于36小时。

对于上述三项均符合患者需要口服多西环素(成人单剂量200毫克;8岁及以上儿童按照每日4.4毫克/千克计算,最大剂量为200毫克)进行预防性治疗,多西环素不能使用者可考虑阿莫西林或者头孢呋辛替代治疗。

严密观察

去除蜱后的一个月内,要密切观察是否有蜱传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如果叮咬部位出现皮肤损害或者有神经系统、心脏及关节损害者,要立刻寻求医疗帮助,以评估罹患蜱传疾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