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朱德最疼爱的孙子被执行死刑。次日,康克清照常上班,她刚上车就对司机说:“我孙子昨天被枪毙了……” 朱德出生在四川仪陇一个穷苦佃农家,从小帮家里干农活,1909年投身军界,参加护国战争,冲在战场前沿。1922年他去德国留学,接触马克思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领导南昌起义,建立革命武装,后来担任红军总司令,指挥长征,翻雪山过草地,带领部队抵达延安。抗日战争中,他率八路军深入敌后,打游击战。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党和国家领导,投身国防建设,一生注重党的团结,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康克清原名康桂秀,1913年生于江西万安渔民家庭,小时候捕鱼帮家计,1926年参加农民运动,1928年加入红军。1929年她在赣南与朱德结婚,当时她18岁,他44岁。婚后她全力支持朱德工作,长征路上背行李照顾伤员,抗日时期从事妇女工作,组织纺纱提高效率。新中国后,她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巡视基层妇女团体。 朱德夫妇在家庭教育上特别严格,要求子女避免特权意识,从小步行上学,不透露家庭背景,与同学平等相处。朱德常告诫后辈敬畏法纪,违法必有后果。康克清管理更细致,规定男孩在家穿戴整齐,对工作人员用礼貌称呼。朱德临终前嘱咐康克清,如果后辈犯错,就按党纪国法处理,甚至公开脱离关系。这体现了他们对公正的坚持,避免后代仗势欺人。 1983年全国严打刑事犯罪,朱德孙子朱国华因严重违法被调查。他25岁,在天津铁路分局自动化指挥部当技术员,从1978年起与同伙组成团伙,在天津和平区睦南道一带作案。他们以家庭舞会为幌子,诱骗年轻女性上门,实施侵犯。朱国华作为主犯,涉及强奸妇女8人,强奸未遂4人,玩弄妇女7人,猥亵6人,总受害者数十人。这些行为持续几年,造成恶劣影响,很多受害者因恐惧没及时报案。公安机关1982年10月30日逮捕他,审讯中他交代细节,证据包括证词和现场痕迹。法庭审理历时数月,1983年9月17日天津中级人民法院判他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次日高级人民法院复核维持原判,判决书强调其破坏社会秩序,必须严惩。 康克清收到报告后,仔细阅读罪行描述,在批复栏写下同意死刑,支持法院决定,认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该因背景获宽容。执行那天是9月24日上午,朱国华被押赴天津部队医院打靶场,枪决结束。朱家没人求情,整个过程依法进行。次日康克清按时外出工作,上车后平静告知司机孙子前日被枪决,继续她的行程。这显示她对法纪的维护,尽管面对家庭损失。 朱国华案后,康克清召集后辈告诫,违法会损害家族声誉,引用朱德遗言要求自律。她继续妇女工作,巡视各地,组织会议讨论权益。晚年保持节奏,阅读文件查看内容。1992年2月底她因病住院,坚持听取每日要闻。即使病重,仍关注事务。弥留之际,她对子女留下遗言要好好生活,避免贪污错误,什么都不需要。同年4月22日她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后事按国家安排,遗物整齐无多余财产。朱德夫妇的教育理念在后辈中延续,他们的后人从事普通工作,避免特权,体现法纪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