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者赖岳谦一语惊人:“中国大陆这么大,至今未完成统一,真是反常中的反常!” 台湾学者赖岳谦近日有言:“中国大陆这般广袤,至今尚未统一,实在是反常中的反常。” 这话,一下就把那层没挑明的事说透了。 这句话直白地抛出了一个核心矛盾:一个拥有14亿人口、稳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军事科技实力全面跃升的大国,为何在国家统一这块拼图上,迟迟未能补全?这背后,既有历史的旧账,也有现实的博弈。 要理解这份“反常”,绕不开复杂的国际因素。台湾问题本是中国内战的遗留,可随着时间推移,这盘棋局早已不止两岸对弈。美国的身影始终挥之不去,三天两头炮制涉台法案,频频派遣高官访台,大张旗鼓地对台军售,无非是想把台湾打造成一枚牵制中国大陆的棋子。最近运抵台北港的M1A2T主战坦克,合同金额高达17亿美元,就是最新的注脚。 然而,棋子的走向,终究得看棋手怎么摆布。美国为了自身利益,随时可以叫停行程,也可以随时调整策略,这种不对等的关系,恰恰是台湾最大的风险。而美方之所以变本加厉,也正是看准了大陆不愿轻启战端的战略耐心。 与此同时,岛内部分政治势力也在不断煽风点火。民进党当局热衷于“去中国化”,在历史课本上动手脚,甚至编造“南岛语族”的叙事来稀释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 赖岳谦一针见血地指出,台湾超过96%的民众是汉族,强行与“南岛语族”挂钩,无异于一场试图斩断历史根脉的政治操弄。从李登辉的“两国论”,到陈水扁的“法理台独”,再到如今赖清德将不支持“台独”者称为“杂质”,这些激进言论不仅一次次让两岸关系急冻,也重创了台湾自身的经济。 然而,政治口号终究抵不过民心向背。街头巷尾的真切声音里,超六成台湾百姓只求日子安稳,最忧心的是 “台独” 引火烧到自己身上。 年轻人对政治操弄的反应则更为直接:一听要延长兵役、准备打仗,便想方设法逃避,宁可花费不菲的代价提前退伍,甚至不惜伪造病历。毕竟,没有多少人真愿意为虚无缥缈的“台独”主张赔上性命。乌克兰的悲剧殷鉴不远,一个国家在外部势力的怂恿下选择对抗,最终导致山河破碎、民众流离,这难道不足以让台湾警醒吗? 尽管阻力重重,但解决问题的真正底气,源于中国大陆自身实力的巨变。这份战略定力的背后,是压倒性的实力天平。这份沉稳的战略把控力,其根基在于实力上的绝对优势。 早从 2021 年起,大陆的 GDP 总量就已是台湾的 22 倍往上,眼下这差距只会持续拉大。大陆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5G基站数量占全球六成以上,高铁总里程突破4.5万公里,航空航天更实现了载人、探月、探火的跨越。 军事层面的威慑力同样今非昔比。解放军的海空一体化作战能力已然成熟,东部战区的联合演习,展示了快速封控台海、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的能力。 东风-27这类高超音速导弹,射程足以覆盖整个西太平洋,不仅是技术参数上的突破,更重塑了区域军事格局,让美国的航母战斗群不得不三思而后行。国防部那句“全时待战、随时能战”的表态,分量极重。它清晰地表明,克制是为了给和平留下最大空间,但谁若敢逾越红线,后果自负。 面对此局,大陆的策略清晰而务实:一手推动融合,一手筑牢底线。官方持续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因为这能最大程度保障台湾同胞的利益,允许台湾在统一后保持现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同时共享大陆发展的红利。 这种融合并非空谈,福建已试点允许台胞凭居住证办理银行卡等业务,海峡论坛每年吸引数千名台胞参与,其中年轻人占比显著。许多亲身感受过大陆高铁速度和城市发展的台湾年轻人,回去再听岛内的抹黑宣传,自然会觉得荒诞不经。 另一手,是毫不含糊的底线认知。除了强大的军事威慑,经济反制也是现实选项,无论是对特定农产品的进口限制,还是在半导体产业链上游的潜在制约,都足以对台湾经济产生巨大冲击。更重要的是,《反分裂国家法》给非和平方式提供了法律依据,就像一柄高高悬挂的利剑。 放眼世界,任何一个真正崛起的大国,都无法容忍领土长期分裂。美国为维护统一不惜发动南北战争,俄罗斯为平定车臣不惜炮火连天,德国人更是用推倒柏林墙的行动宣告了统一的决心。 普京曾说 “俄罗斯疆域辽阔,却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这话恰恰说中了所有大国心底共有的想法。领土完整,是大国不可动摇的底线。国家领土完整,是任何大国都绝不肯退让的底线。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地缘现实不会因一纸法案而改变,血脉亲情也无法被几句口号切断。那些试图阻挡统一的势力,或许能在短期内掀起波澜,但终究无法逆转大势。当“反常”的状态持续太久,回归“正常”就成了历史的必然。 对于台湾而言,如何看清这一大势,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做出最有利于自身福祉和民族未来的选择,答案其实早已写在两岸消长的实力对比与人心向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