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病床上的刘婆婆
执意转账40万“投资”
深信自己可以获得“高收益”
了解情况后,民警紧急出动
一场警方与骗子赛跑的
“病床反诈战”即刻打响!
真实案例
6月4日下午4时许,某银行工作人员在办理业务时发现,客户刘婆婆通过线上操作申请赎回40万元基金,还准备通过手机银行向某对公账户大额转账。
察觉到异常,银行工作人员进一步核查账户流水,发现老人近期存在多笔大额支出记录,资金流动明显不符常规。银行方面当即中止该笔交易,启动反诈劝阻流程,并依托“警银联动”机制,迅速将情况通报至武汉市公安局反诈中心。
接到报案后,反诈中心民警第一时间联系刘婆婆亲属了解详情,得知老人因伤正在住院治疗,随即调度江岸区分局西马街派出所民警赶往医院进行面对面劝阻。
17时许,西马街派出所民警带领辅警抵达刘婆婆所在病房。“您好,我们是公安民警,能告诉我们这笔资金的用途吗?”在民警耐心的询问下,67岁的刘婆婆道出事情原委。
此前,她在某社交软件上看到一个“网上开店铺做黄金、虚拟币外贸生意”的项目,对方宣称每月可获稳定收益。受高回报诱惑,刘婆婆按对方指令下载名为“UPS”的App,并多次购买黄金寄往外省指定地址,累计投入47万元。
看到账户里的“收益”持续攀升,刘婆婆对这个“投资”项目深信不疑。近日,对方以“升级店铺可获得更高月收益”为由,要求她继续投入资金。刘婆婆于是发起此次40万元转账。
“这是诈骗软件,上面的数据都是假的!”民警立马劝阻道。然而,此时深陷骗局的刘婆婆情绪十分抵触,误以为警方在阻碍自己的“财路”,争辩道:“怎么可能,你们不懂这些东西!”
民警迅速调整策略,一边联系刘婆婆亲属共同劝说,一边向老人详细剖析同类投资理财诈骗典型案例。考虑到刘婆婆行动不便,民警专门将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等采印设备从派出所搬至病房,进行现场办公。
通过民警和老人家属的耐心劝导,老人终于认清骗局,情绪由抗拒转为后怕,积极配合民警完成银行卡冻结操作。
目前,武汉江岸警方成功为刘婆婆止付40万元,该案仍在全力侦办中。
这场在病房里展开的紧急劝阻,不仅守护了群众的财产安全,更凸显了金融机构和公安机关紧密协作,前置拦截、精准劝阻在反诈防线中的核心价值。
套路解析
上述案例中,刘婆婆遭遇了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有一定收入、资产,且有投资、情感需求的人员是此类骗局的易受骗群体。
第一步:寻找目标
利用网络平台的私信和好友添加功能主动接触受害人,伪装成同村老乡、邻居家孩子等身份,降低受害人的戒备心理,再以有特殊资源、平台有漏洞等可获得高额理财回报等理由,骗取受害人的信任。
第二步:怂恿投资
要求受害人按照“导师”指令进行操作,骗子通过修改后台数据,向受害人分享虚假提现截图,引诱其开设账户进行投资。
第三步:实施诈骗
对受害人前期小额投资试水予以返利,可以及时提现到账。受害人一旦加大资金投入,平台“客服”以“操作失误、系统故障”各种理由声称无法提现,要求其继续充值,直至受害人发觉自己被对方拉黑,或再也无法登录网络投资平台。
近期,不法分子在实施诈骗的过程中,往往以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大额取现或购买黄金,然后约定地点将其交给指定人员,或者通过快递或网约车运送到指定地点,在实施诈骗的同时“洗白”诈骗资金。诈骗分子不见面、不现身就能成功获取现金或黄金,以此进行资金转移。此类手法相较于线上转账而言更加具有隐蔽性和迷惑性。
➮不要轻信非正规渠道推荐的投资理财项目。凡是宣称”掌握内幕消息“”高额回报“”稳赚不赔“的网络投资理财,都是诈骗!
➮子女应多向老年人普及反诈知识和新型的诈骗手段,帮助老年人提高防骗意识,并利用短信提醒、取款转账限额等手机银行功能及时关注老年人资金动向,如发现异常情况,请立即向警方求助,防止老人上当受骗。
来源|武汉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