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明明是俄罗斯的大地震,但最遭罪的却是日本,因为地震后引起的海啸破坏力实在是太大了

明明是俄罗斯的大地震,但最遭罪的却是日本,因为地震后引起的海啸破坏力实在是太大了,甚至连远在南极边上的智利都发出了海啸预警。   地震发生后3小时,日本成了第一个“遭殃”的受害者,北海道根室市的海水突然退去,露出漆黑的海床——这是海啸来临前的死亡信号,紧接着,1.3米高的巨浪裹挟着泥沙,以排山倒海之势冲上海岸,淹没了海边的公路、渔港和低矮的民居。   视频里,一辆正在行驶的白色轿车被海浪瞬间卷走,像一片落叶般消失在浪涛中;海堤后的两层小楼被冲得只剩框架,阳台上的花盆还在空中翻滚;千叶县的河道里,海水逆流而上,四头鲸鱼被冲上岸,搁浅在泥泞中挣扎。   截至30日15时,日本17个地区发布海啸预警,北海道至冲绳的沿海城市全部进入紧急状态,福岛第一核电站紧急暂停核污染水排海,190万居民连夜撤离,东京车站的指示牌上,“列车因海啸取消”的字样刺得人眼疼。   如果说日本是“近在咫尺”的受害者,那智利就是“远在天边”的惊弓之鸟,俄罗斯强震发生后12小时,智利国家灾难预防中心直接拉响红色预警——这个南美洲国家,与震中隔着整个太平洋,却因海啸波的“超长续航”成了重点防范对象。   根据预测,海啸波将于当地时间30日23时25分抵达复活节岛,总统博里奇紧急呼吁“第一波可能不是最强的,但别心存侥幸!”沿海城市的居民连夜收拾行李,带着老人孩子撤向内陆,超市里的瓶装水、方便面被抢购一空,加油站排起长队。   连复活节岛上的摩艾石像都成了“背景板”,游客们举着手机拍摄撤离的人群,社交媒体上,“智利跑不过海啸”的话题冲上热搜。   这场预警并非“过度反应”,1960年,智利曾因9.5级地震引发全球性海啸,22小时后,6米高的巨浪袭击日本,造成上百人死亡,如今历史似乎在重演,只不过,这次的主角换成了俄罗斯。   俄罗斯强震的震动,甚至传到了北美,美国夏威夷群岛观测到1.2米高的海啸波,州长紧急宣布“所有航班取消,居民撤向10层以上建筑的4层!”   阿拉斯加的渔民们把船开到深水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海岸线,第一波海啸波预计浪高不足0.3米,但预警依然没有解除。   中国也没能“置身事外”,自然资源部发布海啸黄色警报:台湾东部浪高60厘米,浙江、上海沿岸浪高30-40厘米,不过,专家很快松了口气:“浪高不足1米,无实质灾害风险,”但沿海居民还是收到了短信提醒:“别去海边看热闹!”。 说实话,这场灾难最讽刺的地方在于:俄罗斯的地震,最遭罪的却是日本和智利;8.7级的震级,影响的却是半个地球,海啸像个“不讲武德”的暴徒,管你国家大小、距离远近,只要在太平洋边上,就得跟着遭殃。 日本这次被冲走的汽车、冲毁的房屋,智利连夜撤离的慌乱,夏威夷取消的航班——这些画面让我突然意识到: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强大”有多脆弱。   我们总以为能控制地震、预测海啸,可当8.7级的震源深仅20公里,当海啸波以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横穿大洋,所有的“防御工事”都像纸糊的一样。   更扎心的是,这场灾难里,没有“赢家”,俄罗斯的港口被淹,日本的渔业受损,智利的旅游业停摆,连中国都得严阵以待,海啸不会管你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会管你之前有没有得罪过谁——它只认一个道理:谁在海边,谁就得承担风险。   所以别再说“人定胜天”了,我们能做的,是敬畏自然:多建抗震的房子,多设海啸预警台,多教居民怎么逃生。   俄罗斯这次强震,给全世界提了个醒:在环太平洋地震带边上,没有“侥幸”二字,下次海啸来的时候,希望我们不再只是“被动挨打”,而是能跑得更快、躲得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