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37年10月,一支奉命前往淞沪战场支援的川军,拿着钱在南京的街头买胶鞋、吃卤

1937年10月,一支奉命前往淞沪战场支援的川军,拿着钱在南京的街头买胶鞋、吃卤肉,面对带头长官的质疑,这群穿着草鞋,脚指头渗血的士兵说了句话,让站在街头为他们送茶的百姓泣不成声。 1937年秋,当全国各地军队奔赴抗日前线时,有一支部队格外引人注目。他们穿着草鞋,背着陈旧的汉阳造步枪,从四川盆地一路跋涉而来。

这就是川军,一支在很多人眼中“装备落后”的队伍。但正是这支队伍,即将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书写最悲壮的篇章。

川军的装备确实寒酸得让人心疼。步枪大多是汉阳造,有的甚至还是老套筒,子弹经常卡壳。军服更是五花八门,灰布的、黑布的、打着补丁的都有。

但装备的简陋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战斗意志,淞沪会战打响后,川军各部陆续投入战场。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他们用最原始的方式战斗。

日军的重机枪阵地前,经常能看到川军士兵前仆后继的身影。他们知道冲上去九死一生,但没有一个人后退。有时候子弹打完了,就用刺刀、用石头、用牙齿。

最让人难忘的是淞沪战场上的一次反攻,川军某团接到夺回阵地的命令,面对日军的三道防线,全团官兵几乎全部伤亡,但最终夺回了阵地。这也成为淞沪会战中少有的反攻胜利。

战后统计,这个团的伤亡率超过了九成,活下来的人寥寥无几,但他们用血肉之躯证明了川军的顽强。

更残酷的战斗还在后面,1938年春,川军又转战山西。北方的严寒对这些南方士兵来说是另一种考验。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很多人的草鞋都冻在了脚上。

山西的战斗同样惨烈,面对日军的包围,川军某旅几乎全军覆没。据幸存者回忆,最后时刻,很多重伤员选择了最决绝的方式,绝不当俘虏。

滕县保卫战更是川军的悲歌,这座小城成为川军将士的最后战场。城墙在日军重炮轰击下坍塌,街道上到处是弹坑和废墟。

守城的川军官兵明知必死,但没有一个人撤退,连炊事兵、卫生兵都拿起了武器。城破前夕,有人引爆了弹药库,宁可和敌人同归于尽。

这一战,川军阵亡四千多人,小小的滕县城,几乎成了川军将士的集体墓地。但他们的牺牲为台儿庄大捷赢得了宝贵时间。

川军出川抗战,总兵力约30万人,八年抗战下来,伤亡惨重。很多营连几乎全部阵亡,有的团队打到最后只剩下几个人。

这些来自天府之国的子弟兵,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他们或许没有最好的装备,没有最充足的给养,但他们有最坚定的信念。

抗战胜利后,人们纪念那些牺牲的英雄,在成都人民公园,至今还立着川军出征的雕像。那些铜铸的草鞋,永远提醒着后人那段悲壮的历史。

川军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勇敢不是没有恐惧,而是心怀恐惧依然选择前行。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这些普通的四川农家子弟,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着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