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3年6月,朝鲜战争停战协议达成,李承晚却拒绝在协议上签字,还擅自扣押了27

1953年6月,朝鲜战争停战协议达成,李承晚却拒绝在协议上签字,还擅自扣押了27000名中朝战俘,毛主席得知后大怒:“停战签字必须推迟,再歼灭伪军万余人,极为必要!” 1953年6月,板门店的谈判帐篷内,木桌上摊开地图和协议草案,油灯摇曳,照亮中朝代表南日大将和联合国军代表哈里森中将的严肃面孔。双方代表翻阅文件,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空气中弥漫着紧张气息。经过两年谈判,战俘遣返条款已敲定,计划6月19日由彭德怀率队签字。然而,6月17日夜,李承晚在汉城总统府召开紧急会议,桌上的咖啡杯被推到一边,他拍桌宣布拒绝签字,并下令扣押27000名中朝战俘。这些战俘被关押在釜山附近的高墙营地,铁丝网外,南韩士兵端着步枪巡逻,营地内战俘挤在简陋帐篷中,风吹过帆布发出低鸣。 6月18日凌晨,釜山战俘营大门被粗暴推开,南韩卫兵挥舞警棍,驱赶战俘离开营地。卡车引擎轰鸣,车灯刺破夜色,将战俘运往指定地点,卫兵高喊“自愿释放”,实则强迫他们编入南韩军队或留在南方。消息传到北京,6月2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办公室内收到急电,桌上茶杯未动,他提笔写下指令:“停战签字必须推迟,再歼灭伪军万余人,极为必要!”他步伐沉稳,走至地图前,指着朝鲜半岛金城地区,语气坚定。电报迅速传至平壤,彭德怀中断原定行程,驱车赶往志愿军指挥部,车轮碾过泥泞道路,扬起尘土。 在平壤一间简陋会议室,彭德怀与李克农、邓华围坐方桌,桌上铺开军用地图,标出金城地区敌军布防。情报显示,美军已从前沿阵地撤退,将防线交给南韩部队,阵地壕沟疏于维护,士兵军容不整。彭德怀手指地图一角,敲击桌面,确定以金城为突破口,目标歼灭南韩军1.5万人。志愿军迅速行动,士兵在夜色中集结,擦拭步枪,检查弹药。炮兵阵地忙碌异常,战士们搬运炮弹,汗水浸湿军装,炮管在月光下泛着冷光。6月下旬,志愿军侦察小队潜入敌后,匍匐穿过草丛,记录南韩军哨所位置,风中传来敌军哨兵的低语。 李承晚的举动并非军事考量,而是政治冒险。他在汉城街头发表演讲,挥舞手臂,宣称要“北进统一”,试图通过扣押战俘制造混乱,迫使美国继续支持他的计划。华盛顿收到消息后,国务院会议室灯光彻夜未熄,官员们翻阅电报,讨论如何应对这一突发事件。美国公开否认参与扣押,哈里森在谈判桌上摊手,表示此事由南韩单独决定,但美方私下已开始考虑替换李承晚的可能性。中情局档案显示,部分官员在华盛顿办公室内低声商议,桌上堆满朝鲜地图和情报简报。 毛泽东的推迟签字决定得到朝鲜和苏联支持。金日成在平壤与中方代表会面,点头同意继续施压,苏联则通过外交渠道表示默许。志愿军指挥部加紧部署,7月初,炮兵部队在金城附近山头构筑阵地,士兵用铁锹挖掘掩体,泥土飞溅。7月13日夜,战役准备就绪,1100门火炮排列整齐,炮手调整角度,瞄准南韩军阵地。夜色深沉,星光稀疏,志愿军步兵在掩体中待命,握紧钢枪,呼吸声在寂静中清晰可闻。彭德怀站在指挥部瞭望口,举起望远镜,观察远处敌军动向。 7月13日夜,金城战役打响,1100门火炮齐射,炮弹划破夜空,落在南韩军阵地,地面震颤,火光冲天。志愿军步兵冒着硝烟冲锋,刺刀在月光下闪耀,喊杀声响彻山谷。南韩军阵地迅速崩溃,士兵丢弃武器,逃向后方。战役持续至7月27日,志愿军歼灭南韩军5.3万余人,摧毁首都师、第3师、第6师,穿插分队深入敌后,炸毁美军炮兵阵地,俘获敌军官。 7月27日上午,板门店签字仪式举行,帐篷内摆放长桌,18份协议文件整齐排列。金日成、彭德怀、克拉克依次签字,南韩代表缺席,协议正式生效。李承晚的计划彻底失败,美国于8月签署《美韩共同防御条约》,承诺驻军安抚其情绪。李承晚继续执政至1960年,因民众抗议下台,流亡夏威夷,1965年病逝。毛泽东领导中国至1976年逝世,彭德怀1959年后淡出军界,1974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