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他将7人游击队壮大成一个团,大授衔前被翻旧账,憾失中将军衔。 当时正值北伐战争,

他将7人游击队壮大成一个团,大授衔前被翻旧账,憾失中将军衔。 当时正值北伐战争,周骏鸣加入了北伐军,从列兵开始,他在军队里一步步爬升,十多年后已经是少校营长,但这些年的军旅生涯让他看清了一个残酷现实:军阀们打来打去,受苦的总是老百姓。 宁都起义改变了周骏鸣的人生轨迹,他脱下国民党军服,加入了刚刚成立的红军队伍,在苏区的日子里,他第一次体验到什么叫真正的拥军爱民。 村民们会主动给红军战士送水送饭,孩子们不再害怕当兵的,反而围着红军叔叔要糖吃,这种氛围让从旧军队出来的周骏鸣感到震撼,原来军队和老百姓之间可以是这样的关系。 好日子没过多久,苏区内部开始清洗,许多从国民党军队起义过来的干部都遭到怀疑,周骏鸣也在被清洗之列,也被遣送回了老家河南。 回到家乡的周骏鸣面临着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国民党当局到处抓捕共产党员,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杀头,他与党组织完全失去了联系,但心中的信念没有动摇。 周骏鸣像个普通农民一样生活着,暗中寻找重新加入革命队伍的机会,1935年,他终于联系上了鄂豫边省委。省委给了他一个任务:组建游击队。 当时的条件极其艰苦,整个队伍只有7个人,武器更是少得可怜,总共才几支步枪,面对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武装,这点力量显得微不足道。 周骏鸣采用了灵活多变的战术,白天隐蔽休息,夜晚出击行动,他们专门挑选那些民愤极大的地主武装下手,既能获得武器弹药,又能为民除害。 每次战斗结束后,周骏鸣都会把缴获的粮食和财物分给当地的贫苦农民,这种做法很快为游击队赢得了民心,越来越多的青年农民主动要求加入。 这支小小的游击队发展到了300多人的规模,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周骏鸣的队伍被正式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 从7个人的小分队到正规军的整编团,周骏鸣只用了两年时间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秘诀很简单:一是战术灵活,专打有把握的仗;二是真心为民,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 抗日战争期间,周骏鸣率领部队在鄂豫皖边区与日军周旋,他指挥的大小战斗有上百次,逐步建立起稳固的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中,周骏鸣担任华东野战军某纵队副司令员,在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中,他指挥的部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次完成关键性的作战任务。 按照当时的标准,周骏鸣的资历和战功完全够得上中将军衔,全军大授衔前,很多人都认为他肯定能评上中将。 在政审环节出了问题,有人重新翻出了他被遣送回乡的历史,认为这是一个污点,尽管朱德、陈毅等老领导都为他作证,证明他的革命立场没有问题,但最终还是没能通过审查。 这位从7个人带出一个团的传奇人物与将军军衔失之交臂,在那个讲究出身和历史清白的年代,一点瑕疵就可能影响一个人的前途。 周骏鸣后来担任了某军分区司令员,后来转业到地方工作,他从未因为没有被授衔而抱怨过,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网友热评: “这才是真英雄!” “人家假投降是为了救同志,结果反被自己人翻旧账,太冤了!” “历史欠他一颗将星”。 “淡泊名利才是真格局”。 互动提问: “如果你是1955年的评审领导,会给他授衔吗?说说你的理由!”欢迎在评论区吵…哦不,理性讨论! 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