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45岁的林桂生与黄金荣离婚后,带着5万大洋,直接住进了小弟杜月笙的洋房:“姐姐以后只有你了。”杜月笙眼圈一红,心想:机会来了! 1922年,45岁的林桂生,上海滩响当当的“白相嫂”,办了一件让整个十里洋场都震动的事:她和黄金荣离婚了。没哭没闹,没上吊,就要了五万大洋的“分手费”,然后拎着箱子,转身就敲响了杜月笙家的门。 门一开,看着眼前这个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小弟,林桂生这位见惯了大风大浪的女人,眼圈也红了,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阿月,从今往后,姐姐能靠的,就只有你了。” 杜月笙当时什么反应?他扶着林桂生,眼眶一热,心里却跟明镜似的:我的机会,终于来了。 看到这你可能纳闷了,这叫什么机会?趁人之危?捡便宜?你要是这么想,那可就把杜月笙看小了,也把上海滩的这盘棋看简单了。 林桂生,可不是什么攀附男人的金丝雀,她是黄金荣帝国的总设计师。 黄金荣能从一个法租界的小巡捕,混成青帮头号大佬,背后要是没林桂生给他画图纸、立规矩,他顶多就是个厉害点的地痞。 想当年,林桂生二十出头就敢在上海滩开堂子,结交“十姐妹”,靠的是什么?是苏州人那份精明和骨子里的狠劲。她看上黄金荣,不是图他长得帅——说实话,黄金荣那张麻子脸实在跟帅不沾边——她看中的是黄金荣身上那层“官皮”,是能把她“黑”的生意“漂白”的潜力。 林桂生出谋划策,把生意从烟花间拓展到赌台、鸦片,定下“盗亦有道”的规矩,收拢门徒数千人,硬是把一盘散沙的青帮捏成了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公司”。黄金荣负责在外冲锋陷阵,林桂生就在幕后运筹帷幄。可以说,黄金荣是公司的法人代表,林桂生才是真正的CEO。 杜月笙,就是林桂生这个CEO亲自面试、一手提拔起来的。当年杜月笙还是个在水果摊削梨的小混混,林桂生染上大病,偏偏就挑中这个不起眼的小伙子来伺候。为什么?因为她看人毒辣。她发现这小子不光手脚麻利,心思更细,而且话少,眼神里有股不甘平凡的劲儿。 病好后,林桂生给了杜月笙一个考验,扔给他两千大洋去赌场玩。换一般人,要么一夜输光,要么赢了钱就买房置地。杜月笙倒好,拿着钱,先是把欠兄弟们的债还了,剩下的钱,呼朋引伴,两天就散了个干净。黄金荣觉得这小子不靠谱,林桂生却一拍板:“这才是能成大事的人。钱是用来花的,更是用来笼络人心的。” 就这么着,杜月笙才一步步从黄公馆的下手,做到了能跟黄金荣平起平坐的大佬。所以你明白了吧,杜月笙欠林桂生的,是一份知遇之恩,是再造之恩。 可惜黄金荣人到中年,功成名就,偏偏栽在了一个唱戏的丫头露兰春身上。为了这个小他二十多岁的姑娘,黄金荣魔怔了,非要离婚扶正。 林桂生是什么人?她半辈子都在跟人斗,跟天斗,她会为了一个男人要死要活吗?她冷笑一声,开出条件:离婚可以,我当初给你打江山的五万大洋还给我,我立马走人,从此你的江湖,我绝不插手。 她以为黄金荣会念及旧情,会犹豫。谁知道,黄金荣为了心头好,想都没想就答应了。那一刻,林桂生的心,彻底凉了。她明白,这个男人不光是忘了情分,更是忘了自己是怎么起来的。一个忘记了根本的男人,离倒台也就不远了。 而杜月笙眼里的“机会”,也绝不是霸占大嫂那么龌龊。他看到的机会是: 第一,报恩的机会。 没有林桂生,就没有他杜月笙。现在大姐落难,正是他“涌泉相报”的时候。在江湖上混,“义气”两个字比金子还贵。他把林桂生奉为上宾,养老送终,全上海滩的人都会高看他一眼,说他杜月笙“会做人”。 第二,收拢人心的机会。 黄金荣为了一个女人抛弃糟糠之妻,这事传出去,很多跟着他们打江山的老人心里是不舒服的。杜月笙善待林桂生,就是向所有人表明一个态度:我杜月笙重情重义,跟我混,亏待不了你们。这比任何豪言壮语都管用。 第三,继承“正统”的机会。 林桂生是青帮崛起的灵魂人物。她住进杜公馆,就等于是一种无声的背书,告诉所有人,青帮未来的希望,在杜月笙这里,而不在那个老糊涂了的黄金荣那里。 后来的事,也印证了林桂生的判断。黄金荣娶了露兰春,本以为是抱得美人归,结果呢?露兰春根本不爱他这个半大老头子,婚后不久就卷走了他所有的机密文件和细软,跟着小白脸私奔了。这一下,差点要了黄金荣的命,也让他彻底成了上海滩的笑话,威信扫地。 晚年的黄金荣,悔不当初。他在自己的大宅子里,种了整整六百棵桂花树,就因为林桂生的名字里有个“桂”字。他盼着花开满园,能把林桂生盼回来。可林桂生自打搬进西摩路的小洋楼,就再也没踏进黄家门一步。她活到了104岁,直到1981年去世,一个人,安安静静,再也没过问江湖事。 而杜月笙呢?他把林桂生当亲姐姐一样养着,逢年过节必定亲自上门请安,生活费、佣人安排得妥妥帖帖。他的名声也因此越来越响,最终彻底取代黄金荣,成了上海滩真正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