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万千气象看四川”第三季度采访活动继续前进,记者团走进四川大禹机械密封件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禹机械”)
这家深耕流体密封技术的企业,是国内最早一批“走出去”的密封件企业。目前,公司产品覆盖石油、化工、电力、新能源、冶金等20余个行业,累计服务超过3000家企业。企业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在严酷的高温、高压、高腐蚀、高固含工况及零泄漏、超大轴径、超长寿命等各类应用场景中均有应用。
而随着发展规模的扩大,企业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四川大禹机械密封件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江墨如向记者们介绍:“作为离散制造行业,我们存在订单碎片化、工艺复杂化的情况。而且我们的产品是走定制的,以往工业领域上面所有的集成软件都不是很适配我们企业。”就这样,企业走上了自主研发软件的道路,DY-MIS系统应运而生。
“作为大禹机械自研的核心信息化系统,DY-MIS系统整合ERP、CRM、PDM、MES、WMS、OA等企业软件的基础功能,以“allinone”思路进行整合开发,把工业企业生产、管理相关的所有功能都会汇聚在这个系统里。”四川大禹机械密封件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倪明介绍。
现在,运用了DY-MIS系统的大禹机械智能工厂,从设计、生产,到管理、运营,都实现了智能化。工厂内,一个激光雕刻仪器吸引了记者们的注意。“这个仪器是为我们产品雕刻二维码的,用户扫描二维码就可以溯源、售后。而且这个二维码是我们自己研发的程序设计、制作的,能极大地保证数据安全。”江墨如介绍。
智能化系统推动了大禹的高质量发展,目前,企业已经建成7条智能化柔性生产线,关键工序数控化率96%,生产效率提升40%,良品率突破99%。而企业也准备将软件系统商业化,让“大禹方案”惠及其他企业,解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敢转、不会转”的痛点。“这套系统经过调配、迭代和升级之后,就会进行商业化,帮助我们同行业这种中小型规模的企业,以及同样具备这种柔性离散型制造的生产企业。”江墨如说,“预计2026年,软件将在市面上和大家见面。”
接下来,企业计划三年内将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7%,构建“云边端”协同的智能工厂体系,计划采用“轻量化云平台+模块化边缘盒+即插即用终端”的柔性架构,实现中小型企业智改数转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