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唯二的君子,他的作风太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审美了! 文在寅和卢武铉的关系在中国被视为“忠义”的典范。上世纪80年代,文在寅加入卢武铉的律师事务所,两人一起为普通人争取权益,成为并肩作战的战友。 2002年卢武铉当选总统后,文在寅进入青瓦台辅佐他。卢武铉任内推动对朝和解、打击财阀,这些政策触动了韩国保守势力的利益。2009年卢武铉卸任后,被韩国财团控制的媒体污蔑受贿,承受巨大压力。 当时文在寅不顾自身安危,以律师身份为卢武铉辩护,试图帮他洗脱罪名。然而卢武铉最终不堪舆论压力跳崖自杀,这让文在寅深受打击。此后他将为卢武铉讨回公道视为使命,经过多年努力,在2017年当选总统后,文在寅推动调查当年污蔑卢武铉的财阀和相关官员,将前总统李明博等人送入监狱,完成了对好友的承诺。 这种对友情的坚守和为正义抗争的行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忠义”的体现,就像关二爷千里走单骑的义气,很容易让人产生敬佩之情。 文在寅在处理与美国的关系上也展现出“骨气”。韩国长期受美国影响,驻韩美军不仅在韩国领土上享有特权,韩国还要支付巨额“保护费”。 文在寅任内多次拒绝美军新增驻韩基地的申请,要求减少驻韩美军数量。当驻韩美军士兵犯罪时,他坚持韩国检方一视同仁,不允许美军享有司法特权。这些做法让美国对他不满,但在中国公众眼中,他没有一味迎合美国,而是维护了韩国的主权和尊严,这种有原则、不妥协的态度赢得了尊重。 文在寅对法理的尊重也为他加分。1996年,6名中国船员因与韩国船员冲突被韩国检方起诉,原本可能全部被判死刑。当时还是律师的文在寅仔细查阅案件资料,发现是韩国船员先欺负中国船员,后者是被迫反击。 他不顾韩国国内的压力,为中国船员辩护,最终说服法庭改判,除一名主犯外,其余5人改判无期徒刑。后来他再次辩护,让主犯也改判为无期徒刑。这件事让中国民众知道韩国有个尊重事实、坚持法理的律师文在寅。 在中韩关系方面,文在寅积极推动合作。2017年他访华期间,双方宣布启动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进一步加强了两国的经济联系。在“萨德”问题上,文在寅政府提出“三不”承诺,即不追加部署萨德系统、不加入美国反导体系、不发展韩美日三方军事同盟。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韩之间的紧张关系,避免了两国关系因“萨德”问题进一步恶化。相比之下,他的继任者尹锡悦政府在“萨德”问题上的态度更倾向于美国,这让中国民众更怀念文在寅时期的克制和理性。 文在寅的个人经历也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他出身贫寒,小时候家里穷得只能靠玉米粥充饥,还曾因交不起学费被赶出教室。但他通过努力考入庆熙大学法学院,毕业后成为人权律师,后来投身政治。 这种从底层奋斗上来的经历,让中国民众觉得他是个“平民总统”,和那些出身豪门、靠家族势力上位的政客不同。他任内推动反腐运动,调查三星电子副会长李在镕等财阀,打击特权阶层,这些举措在中国社会也受到认可。 文在寅在任期间还积极推动南北和解。他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三次会面,共同跨越军事分界线,发表《板门店宣言》,致力于半岛无核化。 这种为和平努力的姿态,在中国这样重视“和为贵”的文化环境中,自然容易获得好感。尽管他的一些政策在韩国国内存在争议,但在中国公众眼中,他是个有理想、有担当的领导人。 文在寅在中国获得正面评价,是因为他的“忠义”、“骨气”、对法理的尊重,以及在中韩关系和南北问题上的积极作为。这些品质和行为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义士”的定义,所以即使他是韩国人,也能赢得中国人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