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预感,武汉大学这次真要变天了。不是因评论区封锁,也并非舆论压力太大,而是校方回避公开听证的举动。 回避公开听证,这动作太微妙了。大学本应是思想碰撞的殿堂,如今却用沉默筑起高墙。看看国内外顶尖高校,哈佛的校长听证会全程直播,牛津的学术争议必须当面答辩,而我们的武大,连最基本的公开对话都不敢接招? 象牙塔里的“家长式管理”早该被淘汰了,学生不是需要捂嘴的孩童,他们是能独立思考的成年人。武大官微那句“依法依规处理”的套话,在汹涌的民意前苍白得像张废纸。 锁评论区算什么本事?真正的强者敢于直面质疑。当年蔡元培主政北大时,每天下午在红楼接待师生申诉,胡适的办公室大门永远向学生敞开。大学精神的核心从来不是“不出事”,而是“不怕事”。武大校训里“自强”二字,此刻显得格外刺眼。 知情人士透露,事件核心涉及跨学院资源分配。这本该是展示治理能力的绝佳机会,现在硬生生演变成信任危机。 沉默只会滋生更多猜疑。学生手机里流传的会议纪要截图,教授朋友圈的含沙射影,这些碎片正在拼凑出更危险的叙事。当校方放弃官方叙事权,就等于把定义真相的权力拱手让人。 据说行政楼里的决策者也很委屈,觉得“程序没问题”。但法治社会的要义不仅是程序正确,更要看得见的正义。北大教授张维迎说过:“大学的公信力比黄金还珍贵”。此刻武大正在透支的,恰是百廿名校最宝贵的资产。 珞珈山的樱花年年上热搜,可一所大学真正的颜值,不在镜头前的花团锦簇,而在危机时刻的坦荡担当。当武大学生自发组织模拟听证会时,校方该明白:堵耳朵的手,终究捂不住年轻人心里的火。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武汉大学 武大诬告案
评论列表